首頁 > 國家地理 > 道孚行 > 正文

(19)東方白牦牛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5日 19:42)

  在道孚,當我翻閱縣裏的旅遊規劃時,發現當地稱亞拉神山為“東方白牦牛”。雖然我當時不清楚各個中原由,但我相信一定有一個美麗的傳説。近年來數次往返道孚,每次從亞拉雪山經過,我都要停車拍攝一些照片,留作珍藏。此次翻越農戈山,穿越臺站溝,使我有幸近距離的感觸亞拉,並從不同高度、不同角度拍到亞拉雪山的迷人風采。


  亞拉雪山位於道孚縣東南八美鎮,與康定縣的木格措風景區和塔公草原相鄰,是泰寧風景名勝自然區的核心,是史書《格薩爾王傳》所記載的藏區四大神山之一。亞拉神山 海拔5820米,峰頂終年積雪,常處於雲霧繚繞之中,其山勢坐東朝西,山形神似坐佛。此次道孚之行,我才了解到亞拉雪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牦牛山,是一座藏傳佛教的重要神山,在西藏等地都具有較大影響。該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縣,其西北面與塔公草原相連,形成雪山、森林、湖泊、草原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觀。

  雅拉山頂終年積雪,作為康巴地區的著名神山,從西面看雅拉如同燃燒的大火,在北方看如同嫻熟的八美女子,幹爾隆巴河和雅拉河即發源於此山的姊妹海,並匯入大渡河。在雅拉山的旁邊,海拔4904米的大炮南山若隱若現,氣勢磅薄。在雅拉神山的周圍,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幾十條溝壑,風光迤儷,形態萬千,其中尤其以臺站溝景區最為壯美。

  9月10日上午,我們成功翻過農戈山海拔4800米的山脊後,終於來到了神山跟前。可惜當時山頂濃雲密布,無法看清神山容顏。同行陪伴我們的王熠老總説,亞拉山頂終年雲霧環繞,很少露出真容,傳説如果誰清楚看見了亞拉雪山的山頂,這一年他就會萬事如意。在農戈山礦區經歷了高山飛雪和翻越山脊的勞累後,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禱著雪後陽光。

  正當我一邊休息,一邊以山脊上的紅景天為前景,俯拍礦區時,忽聽張強高喊:你們快看,你們快看,亞拉雪山,亞拉雪山!我猛然回頭,只見先前還被濃雲嚴嚴實實遮住的亞拉雪山,此時已在高原罡風撕扯開的雲縫中,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真顏,亞拉雪山的山頂已清清楚楚顯現在我們眼前。大家趕緊掉轉鏡頭,拍攝“別有洞天”的亞拉玉頂。

  眼前的亞拉雪山,冰雪作冠,白雲為帶,巍然屹立與澄澈的藍天下。我們置身在天際與山巔、神界與人間,共享著這一方凈土。佇立在高入雲天的農戈山山脊,我既驚嘆天地造化的神奇,又感覺自己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微不足道。曾與亞拉神山夢中相約了N次,今天的徒步走近,不就是為了赴這心靈之約嗎?

  透現于雲縫中的亞拉雪山,仿佛是一位靦腆多情的公主,先前只是羞澀地展露出容顏的一角,而不讓我們很快的一睹芳容。惟有經歷了艱險,走到了她的近旁,這才有緣大飽眼福。我被她那如夢如幻的美麗驚訝得目瞪口呆,仿佛闖入了縹緲虛幻的瑤池仙境,真是“別有洞天藏世界,更無勝地賽神仙”。面對如此近距離的亞拉頂峰,那感覺很難用震撼、景仰等詞彙來 形容。僅此一眼,我將永遠把亞拉定格於心靈的底片。

  在高海拔的山脊上,我的佳能數碼相機這時卻無法自動對焦,一連拍了好幾張,效果都不理想,改為手動對焦拍了兩張,僅有一張稍微好點兒。但因我的CF卡僅256K,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拍攝,早已裝滿了,此時拍攝,我必須不斷地將前幾天稍差或相同的照片刪除一些,並將相機設定為最小像素和尺寸來拍攝。較好那張亞拉特寫,竟然僅有120K,真是7456!。當我想起用傳統機械相機拍攝時,偏偏又沒膠卷了,等我換好膠卷,亞拉雪山又被厚厚的雲霧遮掩了起來。這時,蟲乙仍然站在山脊的最前端拍攝,我就舉起相機,為朋友拍了一張親密接觸亞拉雪山的工作照。

  關於亞拉雪山,有許多神奇的傳説。據傳,格薩爾王曾將他的盔甲、弓箭和經書藏於此山之中,以作鎮山之寶,而當地一位至今健在但守口如瓶的高人,甚至清楚此寶所在山洞的位置。我們翻越農戈山,沿著亞拉雪山的幹爾隆巴山道返回營地的這條溝,正是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中的一段。昔日,這裡山間鈴響馬幫來:無數藏漢商人跋山涉水,牽著不堪重負的馬匹,馬背上堆壓著大包小包的藥材、磚茶,從此地登亞拉雪山埡口,經二道橋直達康定。幹爾隆巴,漢語意為“有白色雪峰的山溝”。

  在姊妹湖旁的高山草地上休息時,我們一邊盡情地欣賞著景區內的美景,一邊就著午餐的乾糧,暢談著人生的感悟,咀嚼和回味著道孚之行的諸多收穫。午後,我們順著亞拉雪山東南方向的山溝下行,一路上欣賞著幹爾隆巴“天然盆景”的美麗風光,或緩或急的溪流,河水中生長出的奇形怪狀的樹木,河兩邊被綠色、黃色或紅色等色彩裝扮的景色,都被我逐一的收入鏡中。

  我一邊穿越古道下行,一邊不時地仰頭拍攝神山。一天的拍攝,亞拉雪山的大場景、山頂特寫,以及農戈山上接近平視的圖片、轉山過程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仰視照片等,我都一一拍了下來,感覺收穫的確頗豐。

  從埡日阿措(姊妹海)湖邊的草甸右拐下行,溝內有一種類似高山小杜鵑的低矮灌叢,用手一摸就有一種奇異的香味。草地中花卉上採蜜的高原山蜂,不是像我們平常看見的蜜蜂那樣在飛行中採集花粉,而是扭動著笨拙的身軀,順著花稈從一朵花爬向另一朵花,以避免強烈的高原風將它吹沒了蹤影。説來奇怪,因一時高興,我將手指放進嘴裏使勁吹了幾聲響亮的口哨,晴間多雲的空中,忽然飄起了美麗的太陽雨。快到友措海子時,甚至下起了米粒大小的冰雹。好奇的我又是一番猛吹,大約5分鐘後,頭頂又是一片艷陽天。短短地一段路程,半天的時間,我們卻有了雪、雨、雹和麗日藍天不同天氣的經歷,的確是好難得。

  從海拔4800米的山脊一路下行,翻過了3個小梁,淌過了幹爾隆巴河的兩條支流小溪,穿過了數裏大葉杜鵑和雲杉林後,我們總算來到了亞拉友措湖邊,能夠正面全景式地拜謁神山、拍攝神山了。山峰依山勢有幾條乳白色的冰川,斷崖上有一道約60米搞的瀑布,瀑布之下為神海友措。友措水面約1公里,水色呈翠綠、銀灰、深灰、褐黃、淡黃五色。湖周有壯觀的古冰川遺留下來的石灘、紅杉林和杜鵑林。

  這時是下午2點過,頭頂的白雲在高原風的作用下快速的移動,我們在這個陽光燦爛的這個下午,靜坐草地,看山、聽泉、拍照片,盡情地享受著神山下的快樂人生。亞拉雪山的山頂,一會兒藍天如洗,一會兒白雲飄動,大家先後在這裡留影,並已各自數碼相機的最大設置,將不同構圖認真的拍攝亞拉神韻。

  我忽然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自然真美,活著真好,而我們的人生則太短暫了。自然的永恒與我們生命的長度一比,人類只有唏噓感嘆的份了。在這寧靜的雪域高原,遠山之上的亞拉,旁若無人地一一盡情裸露自己美麗的胴體,旁若無人地一一盡情揮灑自己在午後斜陽下的美麗與輝煌。而面對雪山,面對蒼穹,我的鏡頭又一次地迷失在亞拉神山獨特美麗的風景裏!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