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道孚行 > 正文

(5)作客藏妹家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5日 15:38)

  道孚民居是道孚縣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築,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奇絕的建築藝術著稱於世,它有純藏式和藏漢結合式兩種,前者居多。不論哪種結構,都是白墻紅(棕)壁花窗,“品”字滴水檐,一樓一底或二樓一底,排列有序。在道孚縣十分普遍,以道孚縣城鮮水鎮東的大片居民為代表。

  道孚民居俗稱崩科,其建築學名為井幹式,又稱木楞建築。以圓木做崩科的整體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築墻。前面及側面用圓木對劈,橫向堅排,兩頭互相咬合,剖面為內壁;房頂履以泥地或青瓦,宅基點一般依山傍水,坐西向東。一般二至三層,高約5-8米。房屋保暖性能好,冬暖夏涼;預防地震,堅固無比。

  9月4日下午,我們去道孚縣城近郊的濕地考察後回城,當地藏族幹部羅布戰鬥將我們帶到城東他侄女擁青家做客,使大家有幸深入道孚民居去切實地感受了一番。在院門前,男主人向我自我介紹説,他叫丹增,在縣政府為領導開小車。妻子擁青,是縣裏的團委書記。進院四顧,葡萄架上一串串誘人的無核葡萄已經成熟,花圃裏各種鮮花開得正艷。


  該民居外觀樸素大方,典雅端莊,白墻紅壁花窗,“品”字滴水檐。我匆匆拍了一張民居全景,就隨著主人進到樓裏參觀。這類民居的基礎多為長方形,二樓呈L形、凹形或回形,四壁多以片石砌墻或用泥土夯築而成的土墻,建築的內層結構均以木材為惟一的建築材料,一般在一樓二樓安裝“棒柯”3至5個,既穩固又氣派,整座房屋用“棒柯”、“棒勒”裝修成主人或客人臥室、貯藏室、經堂、客廳(有的分設漢式和藏式兩廳)、廚房、走廊、陽臺、廁所。因丹增家裏人口少,整個樓下既沒住人,也沒堆放什物。

  據介紹,一般來講道孚民居的大框架,費不了多少工時。當建房的材料備齊後,主人就會請喇嘛打卦;擇一良辰吉日動工。動工那天,親朋好友都會來幫忙,直至房屋建成。這一個階段,時間並不長,也花不了多少錢。

  道孚民居修建最麻煩的工序就是它的室內裝修。因為是技術活,親朋好友幫不上忙,而且時間長,花錢多。裝修的工匠根據主人的要求,先完成雕刻,再繪畫。一棟類似丹增家這種中型的民居,大概要用半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內部裝修。雕刻與繪畫,是道孚民居的精華之所在。

  道孚民居以其獨特的風格譽滿藏區,口碑遠及海外,被讚譽為神仙的居所。上樓細看,室內精雕細鏤,描金繪彩,可以説是金碧輝煌。一走進去就令我們大為驚嘆,沒想到當地人居住的民居居然如此豪華。每一個圖案或圖畫就是一個吉祥物或一個傳説。民居客廳陳設豪華,富麗堂皇,但隨行的吳工説,擁青家的房屋只能算是中等家庭的居所。好客的擁青為我們端上了新鮮的核桃、葡萄等,熱情地招呼大家品嘗。

  客廳裏坐了一會兒後,大家來到了藏家最神聖的經堂,滿屋的唐卡和七色小綵燈在四週閃爍,正面壁龕裏一尊尊佛像旁,形形色色、競相開放的酥油花,濃香瀰漫,令人頓生肅穆之感。這種民居的經堂供奉著佛像,酥油燈長明,是家中的清靜之地。平日裏是不讓外人隨意進入的,而擁青、丹增卻對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發出了邀請,不但讓我們進入了經堂,而且還同意我們拍照。當然,我們也嚴格按照當地的習俗順時針進入,無喧嘩地靜靜參觀。

  道孚民居融民族風情、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為一體,堪稱藏區一絕,的的確確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參觀民居,攝影留念,與主人拉拉家常,了解一些民族風情,這是很難得的一種享受。主人家的幹牛肉、酸奶、酸菜包子、酥油茶,總是讓人品嘗後回味無窮。去道孚看特色民居,品藏式餐飲,躺在豪華的藏式床上,看滿目流光溢彩的室內裝潢,讓我們感覺自己好像成了神仙。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