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廣西印象 > 正文

叫我如何不愛她——南寧、崇左(三)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9日 14:44

  (二)崇左

  崇左所轄的憑祥市,是廣西的邊陲小市。從南寧坐火車去,一路上,甘蔗林、香蕉林、竹林與大片的稻田映入眼簾。在我們南方人眼裏,這不過是平凡的景象,但在一些北方人的眼裏,卻是很新鮮的。與同學去時,就領教了一番。還曾經聽到旅客指著芭蕉樹問這是什麼,心裏微笑:我們中國太大了,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景象,可以讓我們幸福地去欣賞。

  憑祥有邊鎮小市的嘈雜、閉塞,也有邊鎮小市的恬靜與別樣的風情。尤其在浦寨、弄堯(懷)邊境貿易區,可看見穿著各式服裝的邊民,戴著斗笠的越南女子與戴著胡志明帽的越南男子。還有些人,從長相與穿著根本看不出是何國人,直到其笑語盈盈,方知乃異國人氏。

  離憑祥約18公里的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為歷代軍事要地。它位於中越邊境兩山對峙的險要之地,扼中越交通之咽喉。關樓為三層樓閣,高22米,底層為石砌隧道形拱城門。城墻厚實,齒形城垛。兩邊石欄雕刻精細,門窗構圖精美。城門大書“友誼關”,為陳毅墨跡,字體渾厚樸實,蒼勁有力。此關始建於漢朝。初名雍雞關,後改名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鎮南關,建國後改為睦南關,又改為友誼關。中法戰爭中,馮子材領導的鎮南關大捷就發生在這裡;清末,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也發生在這裡;1961年4月9日,周恩來與胡志明在這裡親切會見,在中越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世界風雲變幻,兩國關繫緊張,1979年中越之戰,許世友將軍也是從這裡直取涼山。世事變遷,鎮南關如今邊為友誼關,關前成為查驗護照簽證的檢查站。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友誼關更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的中間站與橋頭堡。如今,青山傲兀,古樹婆娑,木棉挺拔,見證著中國與越南兩國的歷史與發展。

  友誼關右側的金雞山,舊名梅架嶺,又名右輔山。金雞山雄奇險峻,猶如自然的邊陲屏障,護衛著祖國南疆。1907年,孫中山親自在此指揮鎮南關起義,還親自發炮攻擊清軍,這也是孫中山惟一親歷的一次戰役。山頂三座山頭鼎足而立,各築有炮臺一座,稱鎮北、鎮中、鎮南炮臺,是清末抗法名將蘇元春督建。三炮臺形成欹角之勢,威鎮關外。登上金雞山,撫摸斑跡痕痕的炮臺,不由揣想,哪座是馮子材熱切的眼光略過的,哪座是孫中山親手摸過的。戰爭的風煙已隨歷史沉寂,人們登上山,無非是感懷歷史,要不就是在山頂眺望祖國的錦繡河山,眺望越南異國綺麗的風景。

  寧明縣城北部約14公里的明江北岸,有一座峰嵐綿延的斷岩山,臨明江的峭壁上佈滿岩畫,即花山壁畫。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和黑水河兩岸綿亙不斷的巨大石壁上,保留著古代壯族人民創作的崖壁畫60多處,以明江東岸花山的最集中、規模最大。花山懸崖絕壁上,畫著各種大小不一的人物。部分人物有的正面馬步而立,兩手屈肘平舉,粗壯高大,似武士形象;有的頭扎頭巾,或插雞翎,腰挂環首刀,下跨駿馬,像酋首將領。部分人物有的側身屈膝,作捧物、舞蹈、跳躍狀;有的頭戴高 帽或辮發拖地,體小形卑,屬於下層人物或女性……人物間穿插銅鼓、銅鑼等物件與似馬犬狼虎諸類的動物。圖像赭色,歷經多年風吹雨打依然清晰。畫像線條粗獷有力,形象古樸生動。年代不可考證,有説在西漢以前,有説在唐朝至明朝,與黃巢起義、儂智高起兵有關……。如何畫上去,亦不可考,有説是搭梯而上畫成,有説是明江水漲,坐在船上隨河水漲落而畫……。坐火車到寧明的馱龍站下車,有船沿著明江一路而去,優遊安詳,是不錯的享受;同時開發了少數民族村寨等景點,掩映在滿山爛漫的野花中,可以一看。我何止一看,五看六看都有了。主要是朋友一來就拉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好我喜歡明江的寧靜美麗,就當舊夢一尋再尋。

  大新縣的德天瀑布,跨中越兩國,寬200米,落差70米,縱深60米,三級跌落,氣勢磅薄壯觀,為亞洲第一跨國瀑布。風景區裏還有奇峰夾立樹木蔥蘢的黑水河、怪石遍佈水清澄碧的仙山瑤池等,在遊人的眼前翻開了一卷卷南國特有的山水畫卷。

  龍州則有棉江花山壁畫、弄崗自然保護區、小連城、紫霞洞等景點。

  崇左市左江之中的石頭島的歸龍斜塔,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始建於明朝。塔有5層28米高,八面體,塔身向外傾斜約1米。根據專家考證,是考慮江心風力、地基等因素而設計。附近的崇左石林,雖無雲南石林的出名,但也有自己的風姿。紅紅的木棉花、奇石怪峰,頗具南國風情。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編輯:王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