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古蜀道覓蹤 > 正文

古蜀道覓蹤:遊攝翠雲廊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2日 16:24

  由梓潼一路北上,過七曲大廟,便進入古稱‘劍州路柏”的“翠雲廊”。它以四川的歷史文化名城“劍閣古城”為中心,向著西至梓潼,南至閬中,北至昭化的三段古驛道而延伸,長達三百餘裏。雄偉壯觀,景色秀麗,是一處絕妙的旅遊勝地。

  由於孤客、林卡、秋天、藍天白雲的抬舉,誇我相當於攝影師,讓我一路上要將注意力特別地關注車外的景色,只要我覺得是可以停車拍攝的地方,就立馬停車。雖説我的觀察力比較一般,可在翠雲廊中穿行往返的路途中,只要是我們停車拍攝的地方,路上往來的好些自駕車旅遊者,也總是緊隨其後地停車拍攝。看來我們還真沒選錯地方。

  翠雲廊,又稱“皇柏”、“張飛柏”,是近萬株蒼翠的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以“三百里程十萬樹”的宏大群體,在劍門古驛道上展翠抹綠,流輝溢彩,使古驛道滿目蒼翠,充分展示出一色青幽的總體風貌。雖經經千古滄桑,仍然生機盎然。是世界罕見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樹群體,被譽為世界奇觀,蜀道靈魂。不過,在西、南、北三段古驛道上,由於驛道的地勢不同,古柏形成的歷史條件不同,因而這三段翠雲廊的景貌又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濃蔭裹道、風韻古樸的西段長廊,自劍閣古城沿古驛道西行,經涼山、柳溝、垂泉,至到武連古驛。清代詩人張邦仲遊覽了這段幽廊後,對這段翠雲廊迷人的景色,曾有“武連直抵劍門關,行人盡被濃蔭裹”的高度概括和生動描寫。這段翠雲廊既有“濃蔭裹道”的特色,又因古柏形成的歷史久遠,與古柏相關的古跡較多,因而古色古香、韻味悠長。

  在一處彎道旁,可謂古柏參天,濃蔭蔽日,而且蜿蜒的公路也很襯托畫面。我們剛停下車,就有好幾輛小車接著停在了此處。於是,十幾個人就在此掀開了遊攝翠雲廊之行的序幕。人多雖然熱鬧,但有時也會有淩亂的人群進入畫面,影響構圖。我們只好先拍路邊小景、古柏局部,等其他車的人走了以後再來拍這個彎道的全景。這時,林卡已換上長裙,在公路上來回走起了貓步。滿目蒼翠的古柏蜀道,在衣裙紅艷的現代MM的烘托下,色調單一的畫面即刻便活躍了起來。

  北段長廊雲環聳翠,景色秀麗。一齣劍州古城,經古驛道的抄手鋪、漢陽鋪,出劍門驛直到昭化地界為翠雲廊北段。這段驛道山高坡陡,崗巒起伏,溝壑縱橫,不僅驛道兩旁古柏纏山裹嶺,而且滿山遍野的松柏成片成林,舉目四顧,林海茫茫,一片青幽。山坡如綠色的海洋,樹冠如綠色的雲朵,使百里關山生機勃勃,景色秀美,劍門關隘口峭壁上刻著“雲環聳翠”四個大字,就是對驛道北段翠雲廊景色的總體描寫。我們此行只到達劍門雄關,昭化段只能留待下次遊覽。

  沿國道遊攝還不過癮,我們泊車于翠雲廊停車場,購票進入石板鋪路、曲徑通幽的古驛道。此處古柏眾多,名勝不少。既有聞名的張飛井、翠雲樓、李壁祠,也有護柏將軍張紹塑像,以及編號為1027的國之珍寶“松柏長青樹”。據專家考證,此樹植于秦惠文王時代,距今已有2300餘年,其樹高27米,樹徑1.16米。由於該樹的枝葉如松像柏,果形似松果,而果實卻屬柏樹種粒,因此被當地人稱為“松柏常青樹”。

  穿行長廊中,不時可見喜鵲跳躍枝頭,斑鳩翻飛其間。在張飛井邊,藍天白雲還饒有興致地去搖了一陣轱轆呢。登上翠雲樓,遠望翠雲廊,好似一條莽莽蒼蒼的長龍,逶迤于崇山峻嶺之間。古蜀道像裹著綠色的絨氈,大地因其而格外秀美,山河因其而更加壯觀,遊人因其而更加遊行十足。

  南段的翠雲廊驛道,古時為劍州通往巴西郡(閬中)的軍事要道,全程一百餘裏,翠幄綿亙,氣勢雄偉。這段崎嶇的山徑,時而上山,時而下河;時而越澗,時而翻嶺;時而轉彎,時而筆直,形如一條逶迤的綠色蒼龍,也如一道奇特的綠色長城。驛道兩旁的參天古柏,茂密的枝葉交錯盤繞,如綠色的天篷遮天蓋地,沿途都充滿著古代詩人那“老柏參天合,人行翠幄中”的詩情畫意。

  在一處U型的路段,我們正停車回頭拍攝身後的坡路古柏,起伏變幻的國道與路邊列陣的古柏,相輔相成的組合,形成了古蜀道上一幅美麗的風景。忽見因相機卡裏沒了空間而沒拍照的林卡,不知從哪弄來兩個農家為防止家畜吃莊稼而用竹子編成的轡頭,一手一個地在路上翩翩起舞。這樣自然的表情流露、情不自禁地舞之蹈之,或許比我們時常導演的模特pose來得真切自然。我趕緊舉起相機,雖然被她發現,但抓下來的這張照片,還是感覺不錯。

  翠雲廊遊攝之旅,雖然也累,但我們5人都拍得開心,玩兒得快樂。清代詩人喬缽曾題詩讚譽:“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中。兩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萬樹。翠雲廊,蒼煙護,苔花陰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休稱蜀道難,莫錯劍門路。”拍下刊刻此詩的石碑後,我為沒錯過遊攝劍門路、翠雲廊而暗自得意。

  .

(編輯:王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