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古蜀道覓蹤 > 正文

古蜀道覓蹤:文昌故里品小吃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0日 15:43


  梓潼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因“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半天的奔波,一路的遊玩,中午時分,我們的自駕車古蜀道之旅,總算由成都跑到了梓潼縣城文昌鎮。

  梓潼,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全國“文昌文化”的發祥地。“文昌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流傳,逐步形成了十分豐富的內涵:主要是“慈祥為國救民”,“保人人居住之平安”,“一方有難,八方共濟”,“鄉梓安寧”等,基本質體現了熱愛國家、熱愛家鄉、安居樂業、繁榮社會的民族主義精神,時至今日仍不失其教育意義。當地人不無自豪地説,“文昌文化,是梓潼的瑰寶,也是華夏炎黃子孫共同的精神財富。”

  來到梓潼,正值午飯時間,自然要好好品嘗一番當地小吃。車進縣城,因城建變化大,極熟悉此地的孤客,竟然有了找不到北的感覺。東方我立馬花1元錢,跳上路邊的一輛人力三輪車,請師傅帶我們去找該縣出名的小吃店。孤客開車緊隨其後,林卡則舉起相機,在車上便開始拍縣城新貌,俺則在前面獨享著坐三輪兜風的快樂。

  梓潼地靈人傑、文運昌盛,孕育了司馬相如、李業、邊孝先、楊充、景鸞、蒲輔周、海燈、李有行等文化名人。梓潼也是“中醫之鄉”,名醫輩出,妙手回春。當然,梓潼還有一個稱謂,就是“名廚之鄉”,其烹飪高手揚名海外,風味小吃飲譽一方。

  三輪車師傅將我們一行5人帶至三聖街的“一家人”小吃店。抬頭一望,其古色古香的裝潢,一看就知是個老店。剛落座,陳姓老闆就熱情地為我們介紹小店的小吃“三絕”:梓潼片粉、包鹽蛋、許州涼粉。同時還自薦其牛肉麵在當地很有名氣,值得一嘗。利用林卡姐妹安排生活的空隙,我和孤客趕緊買了個多用插座,為各自的數碼相機充電。

  土地肥沃,物産豐富的梓潼,素有“五穀皆宜之鄉、林蠶豐茂之裏”的美稱。鳳桔、臍橙、金龍折席享譽川內外;水磨湯圓粉、東獅將臺酒、鹹幹花生均是名牌優質産品;名小吃梓潼片粉載入《中國食典》,梓潼酥餅更是歷代貢品。

  由於小店生意好,我們去時片粉已經告罄。為了不使我們這幫遠道而來的食客失望,陳老闆立馬叫小二去別處,專程為我們買來了片粉生料。或許是餓了的原因,又急著為機器充電、急著要趕路,我們沒有品出“三絕”的味道有什麼獨到之處。不過,從外觀上我們還是感受了片粉的滑膩清爽,感受了包鹽蛋那種蛋黃似鹽蛋而蛋清似皮蛋的稀奇。或許,還有人能從許州涼粉中,咀嚼出張飛當年坐鎮蜀國邊關的些許歷史況味來。

  .

(編輯:王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