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戰爭揭密

《叛國者——汪偽政權秘史》(下)12月5日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4日 15:49

  (編導:舒心)

汪精衛與陳璧君合影

  日汪密約在香港被披露後,汪精衛集團一下成為有良知的中國人一致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

  在國人心目中,汪精衛已經完全走到抗戰軍民的對面,淪為可恥的漢奸。

  1940年3月底,汪偽政權幾經週折始告建立。今天的南京市政府前,還豎立著“還都紀念塔”,它見證了汪偽政權的開場與落幕。剛剛結束儀式汪精衛就碰到一件極其尷尬的事情:這一天,偽政權中央黨部懸挂的旗幟,沒有像日本人要求的加挂三角黃布飄帶,竟引來日本士兵的槍擊。汪精衛只好下令將旗子降下來。

  汪精衛脫離重慶一年多之後,才遲遲宣佈偽國民政府的所謂還都。

  但日本政府並沒有馬上支持汪精衛,他們這時還和重慶方面保持著多方面的聯絡。

  由於重慶方面一直沒有明確答覆,加上1940年9月27日,日本與德、意簽訂同盟條約,至此,日本的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才被迫停止與重慶政府和談。並決定於11月30日,簽署《中日基本關係條約》,正式承認汪偽政權。據當事人回憶,汪精衛在簽約前竟忍不住熱淚雙流。然而,出現在簽約現場,站在日本人面前,人們只看到汪精衛臉上謙卑的笑容。


汪偽政權成立的中央儲備銀行

  同一天,國民政府下令懸賞法幣10萬元,責令特工部門和各地軍民,緝拿汪精衛歸案伏法。而早在偽政權成立之前,汪精衛就在日本人授意下,成立了所謂的中國國民黨特務委員會。 “特工總部”主要負責保護汪偽高層人員的安全,同時破壞重慶政府潛伏在上海的中統和軍統特務機關,並大肆鎮壓抗日力量,迫害進步勢力。

  汪偽特工總部的頭目是丁默村和李士群。投靠日本人之前,他們都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對於淪陷區民眾的愛國舉動,汪偽特工利用各種恐怖手段予以鎮壓。

  淞滬抗戰中因堅守四行倉庫而聞名的抗日將領謝晉元在租界裏被汪偽收買的叛徒殺害,無數憤怒的群眾聞訊後自發前來參加悼念儀式。

  1939年8月30日,《大美晚報》的編輯朱惺公慘遭槍殺。對於堅持披露汪偽醜行的上海新聞界來説,這只是慘劇的序幕:

  一些對前途失去信心的國民黨軍隊在汪精衛集團的收買、拉攏下,加入了鎮壓抗日軍民的陣營。經過招降納叛。南京方面的軍隊一度達到60多萬人。

  1940年11月以來,日本朝野開始調整步調,準備適應未來長期的世界範圍內的持久戰。從1941年開始,日本從意大利、德國、印度、泰國和香港的進口物資全部中止,使得中國成為維繫其戰略物資的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強化佔領區的治安,以保證戰爭補給顯得十分重要。


位於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梅花山被毀後的汪精衛墓地

  日本駐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據此作了具體部署,要從政治、經濟和思想三個方面對佔領區加強管理。根據日軍總司令部的計劃,駐上海的日軍第十三軍,向汪精衛提出一份“肅清方案”,希望南京偽國民政府與日軍配合行動。

  日軍的計劃與汪精衛穩固和擴大統治的願望不謀而合,因此他馬上表示贊同和支持。日本人提議由76號特工總部的頭子李士群擔任清鄉的具體領導工作,汪精衛自然不敢不答應。

  1941年7月1日,日汪開始所謂的清鄉。首先進行的是軍事清鄉,其最大目的就是剿滅淪陷區的新四軍等抗日力量。

  接著進行的是政治清鄉。他們逐戶摸清戶口,建立保甲制度,頒發良民證。以此作為清查抗日人士,打擊抗日武裝的手段。日汪之間,為了在清鄉中相互配合,還簽訂了《清鄉協定》。

  汪精衛把經濟清鄉解釋為“改善經濟”,憑藉著軍事上的威懾力,抓捕進步抗日民眾,並大肆搜刮、搶掠民間財物,以致人們説清鄉就是“清箱子”。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後,侵華日軍進駐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各國租界地,佔領了香港。在兩天后的高級將校演習中,汪精衛發表講話,稱太平洋戰爭的目的是要完成解放亞洲的歷史使命,要與日本同心協力,做一個建設亞洲新秩序的強有力夥伴。


由汪精衛草擬的孫中山遺囑

  侵華日軍使用軍用券。上面清楚地標明此券相當於同等面值的中儲券。而日本佔領軍對軍用券幾乎是無限制發行,由此造成的佔領區的經濟損失已難以統計。偽政權強制推行中儲券,並且濫發偽幣,造成物價暴漲。為替日本彌補戰爭消耗,汪偽政權不僅控制金融,而且實行了苛嚴的經濟統制,搜刮的大量農産品和礦産等戰略物資被運到日本。

  1942年5月,汪精衛抵達偽滿洲國進行訪問。他恭恭敬敬地拜會了溥儀。

  1943年1月9日,偽國民政府發佈《宣戰佈告》,對英美宣戰。

  隨著日軍戰線的不斷擴大,對於軍事物資的需求更加緊迫。1944年裏,汪偽政府有了一項新任務--共同回收金屬。街上不時傳來敲敲打打的聲音,明眼人清楚,這樣的鬧劇之後,必是臨近敗落的收場。

  3月,這場賣國鬧劇的謝幕已經開始。由於陳年槍傷發作,汪精衛前往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學院救治。11月10日,汪精衛病發不治,死於日本。

  汪精衛一死,南京的汪偽政權的漢奸們惶惶不可終日。陳公博是汪精衛病重期間的代主席,汪精衛死了以後,應該把代字去掉,陳公博執意不肯。見事不妙的漢奸們紛紛尋找退路,周佛海早在1943年初就與重慶方面達成默契。


中年汪精衛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公佈《停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兩天之後,陳公博召開臨時會議,偽國民政府宣佈解散。

  國民黨接受了汪精衛的偽軍22萬7千人,加上雜牌軍70萬,實際上有100萬之眾。其中的30多萬都被國民黨收編,成為隨後反共反人民的一支武裝。

  抗戰勝利後,漢奸審判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

  據1948年的《中華年鑒》統計,自1945年11月至1947年10月底,各省市法院處理漢奸案件情況是:檢察方面辦結45679案,起訴者30185人,審判方面辦結25155案,其中死刑369人,無期979人,有期徒刑13570人。

  汪精衛的夫人陳璧君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從1949年10月起,她被關押在上海提籃橋監獄。由於她的身體不好,大部分時間是在監獄醫院裏度過的,在那裏,她得到了較好的治療。陳璧君服刑多年後,于1959年去世。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