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戰爭揭密

《滇緬公路》(七):滇西反攻 11月25日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9日 17:50

  (編導:羅巍)

在1943年美軍通過“駝峰航線”向中國運輸了大量的軍事裝備

  滇緬公路中斷後,儘管美軍開闢了“駝峰航線”以繼續向中國運輸抗戰物資,但盟軍也一直沒有放棄在地面發起反攻的想法。

  1943年美軍通過“駝峰航線”向中國運來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並開始對滇西30個師的中國軍隊進行訓練。美軍在這一時期還為中國培訓了約500名軍醫,在每一個作戰師配備了野戰醫院。另外還有大批的美國軍醫隨軍服務,這對當時的中國軍隊是一項很重要的幫助。

  當時,滇西一帶的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十分高漲。雖然怒江沿線地區本來就人煙稀少,民生困苦,但當地民眾仍然為人數幾乎和他們相等的抗日軍隊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供應。


美軍還為中國軍隊培養了大約500名軍醫

  1944年3月,日軍為了牽制中國駐印軍的反攻,組織了十萬大軍向印度東部邊境城市猛烈進攻。英軍措手不及,幾天內被日軍擊潰了三個師。他們調集部隊緊急增援的同時,緊急向中國方面求援,要求中國馬上發動在滇西的遠征軍反攻日軍以減輕其壓力。

  盟軍最高當局也要求中國儘快發起反攻。但是令人十分意外的是,蔣介石拒絕了盟軍的要求,因為他想要保存實力。

  蔣介石的拒絕令美國很氣憤,特別是史迪威。而在此之前,他曾經派人去過一趟延安,後來他甚至要求美國政府用美式裝備來武裝八路軍,從而激怒了蔣介石,導致史迪威最後離開了中國。


為了保證反攻的順利,美軍為中國遠征軍派來了龐大的顧問團

  在1944年3月,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同意下,史迪威向蔣介石發出了最後通牒。

  學者楊復興:“史迪威的最後通牒説,如果中國的中央政府不願反攻,他將把援華物資提供給願意反攻的中國其他軍隊。”

  這一招很厲害,蔣介石馬上答應派第十一、二十兩個集團軍,共二十萬人組成新的遠征軍,由著名將領衛立煌率領即刻開赴怒江前線。這就是1944年中美關係史上有名的“怒江危機”。


遠征軍作戰計劃

  當時防守滇西的是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他們在怒江沿岸並沒有密集防守,而只是在怒江以西的騰衝、龍陵和松山三個地方駐紮重兵。這三個地方中,松山又是重中之重,它正好在滇緬公路的咽喉惠通橋的附近。

  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開始強渡水流湍急的怒江。由於事先進行了反復的演練,據説整個渡江行動非常成功,十多萬大軍過江,只有一名士兵不慎落水身亡。

  十一集團軍渡過怒江後,按照作戰計劃,有三個師的部隊繞過松山去圍攻龍陵,另有三個師的部隊圍攻松山。


進攻龍陵德軍隊也打得異常艱難

  1944年6月1日,在美軍大炮一陣猛轟之後,中國軍隊開始進攻松山要塞。大量的士兵倒在了敵人密集的火力之下。據説當時上去400人,下來時已不到10個人。後來,美軍的大炮和飛機繼續猛烈轟炸松山上的日軍工事,可能摧毀了部分地面上的碉堡,但中國士兵再次衝擊時,更多的暗堡從衝鋒的士兵身邊向他們開火。

  這時雲南的雨季到來了,雨一直下個不停,這使部隊更加難以進攻。

  進攻松山的兩個師很快就被打得失去了戰鬥力。遠征軍不得不把作為預備隊的第八軍調上來。第八軍不再向山頭大舉進攻,而是把小型火炮和當時的新式武器火焰噴射器拉上來,迫近敵人的碉堡一個一個地幹掉它。這種方法雖然慢,但是很有效。


騰衝戰役後的廢墟

  就在松山戰鬥緊張進行的時候,進攻龍陵的部隊也打得異常艱難。這種極其危急的局勢居然把第十一集團軍的美軍顧問組組長吳德嚇瘋了。

  後來,美軍飛機在大雨中冒著危險空投了大量的彈藥和給養,駐紮在昆明的美軍飛虎隊派戰鬥機突襲日軍裝甲部隊,擊毀了敵人幾乎所有的坦克和其他車輛輜重,這才使前線部隊穩住陣腳。

  怒江邊的高黎貢山脈以高峻陡峭而著稱於世。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遠征軍終於越過了高黎貢山,向騰衝城挺進。而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有近3000年輕的軍人長眠在登山途中


第八軍軍長

  進攻騰衝的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才逐漸把城市外圍的敵人工事一一掃清。後來美軍飛機日夜不停地轟炸騰衝城,直到把寬大的城墻炸出一個大的缺口,攻城部隊才打進城裏。

  在城裏,幾乎每一條大街和小巷都有過一場血戰。當時大戰過後,整個騰衝城僅剩下兩座比較完整的建築,一個就是騰衝的文廟。

  戰後,騰衝軍民在城東建設了一座“國殤墓園”,以紀念為光復騰衝而犧牲的第二十集團軍的將士們。


松山大捷後,大量增援部隊經惠通橋開往龍陵前線

  在騰衝戰役中,日軍慌亂之下遺留下了幾張記錄著他們醜惡行徑的照片,這些照片被藏在一家民宅裏。這些照片從未在媒體上公開過。據專門研究日軍慰安婦問題的史學家説,此前,這樣的慰安婦照片在全世界也沒有見過,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1944年8月,松山的戰鬥終於打破了僵局,外圍工事全部被肅清。這時國民政府為了鼓舞全國的抗戰士氣,嚴令攻打松山的第八軍在“九一八”國恥紀念日那天務必拿下松山。

  松山外圍陣地攻下來後,主峰仍然有密密麻麻的工事,按照過去的速度,要在9月18日前攻下松山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把第八軍軍長李彌急得團團轉。有一天他的美軍顧問突然想了一個辦法,挖地道一直挖到松山主峰日軍陣地下面,用成噸的烈性炸藥把它炸掉。


中印公路正式通車,大批物資運往昆明

  主峰爆破成功後,日軍在這一據點的守備部隊幾乎全部被炸死,剩下的其他據點又經過第八軍將士的十多天浴血奮戰,在9月7日這一天全部肅清。

  松山大捷馬上打破了滇西戰役的僵局,隨即,大批的增援部隊和後勤輜重源源不斷地通過惠通橋經滇緬公路開往龍陵前線。9月14日騰衝光復後,第二是集團軍也向龍陵發起猛攻,日軍終於抵擋不住從龍陵退走。

  學者戈叔亞:“當時日本人認為,在當時的亞洲戰場上,只有三次是他們叫做‘玉碎戰’,也就是日本人被全部消滅,除了騰沖和松山以外,還有在緬北的密支那,這三個日本人叫做玉碎戰,這三個地方都是中國人打下來的。”

  1944年底,奪取緬北重鎮密支那的中國駐印軍和取得龍陵會戰勝利的中國遠征軍分頭向畹町推進。同時,遠征軍沿著滇緬公路窮追猛打,于1945年元月攻克畹町,這個月的28日,兩支中國勁旅在緬甸的芒友會師,整個緬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勝利。

  芒友會師的當天,中印公路正式通車,大批的車輛滿載著援華物資從印度開到畹町,然後駛向昆明。

  這天,國民政府還宣佈,為了表彰史迪威將軍的卓越貢獻,將把中印公路改名為“史迪威公路”。

  1945年日本投降後,滇緬公路也重新開通。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