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戰爭揭密

《滇緬公路》(六):大反攻 11月24日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9日 17:49

  (編導:羅巍)

  對發動地面進攻、重開滇緬公路最積極的是美國駐中緬印戰區司令史迪威將軍。


史迪威將軍

  1942年,中國退到印度的兩個師被整編成中國駐印軍。這支部隊被史迪威帶到印度的蘭姆迦基地,裝備了全套的美式裝備,並接受全方位的美國式軍事訓練。與此同時,史迪威還訓練了兩支特種部隊。

  1943年初,中國政府根據盟軍的要求,調集了三個整編師空運到印度。這可能是中國士兵首次乘坐飛機。

  原駐印軍老兵俞允平:“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等到上了飛機以後,大家就興奮得很,都想在窗口看看底下的雪景,或者地下的情況看看,非常高興。”

  駐印軍集訓地藍姆迦位於印度北部比哈爾邦的蘭契市。

  在蘭姆迦基地裏,美軍用他們的步兵訓練大綱系統地訓練每一個中國士兵,其中絕大部分的科目是過去中國軍隊裏從沒有的。與此同時,美軍還開辦了軍事技術學校,輪訓駐印軍官兵。當時國內近三分之一的中高級軍官也在此受過訓。


中國駐印軍接受了系統的美軍步兵訓練

  學習無線電的士兵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鋻於這種情況,大後方熱血報國的中學生、甚至大學生應國民政府的徵召參軍入伍了。這些青年學生後來大多加入駐印軍。他們將能夠比較快地熟練使用新式武器,並成為技術兵種。

  半年以後,首批中國駐印軍整訓完畢。

  原駐印軍老兵俞允平説,美國人的認真態度給駐印軍很深的印象,他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並在後來的戰爭中受益匪淺。

  正當部隊整訓時,中美雙方制定了一個反攻計劃,美國方面把它叫做“人猿泰山計劃”。

  但英國人對中國軍隊全面參與解放緬甸的作戰顧慮重重,希望中國軍隊把反攻局限于緬甸的北部。


中美制定了一個反攻計劃,美國方面稱之為“人猿泰山計劃”

  當時,英國人的意見被中美兩國無奈地接受了,並制定了新的戰略計劃,他們的戰略目的就是:把新建的中印公路與原先的滇緬公路相連接。史迪威希望,在盟軍收復緬甸之前,先用中印公路來代替滇緬公路。

  駐印軍首次攻擊非常順利,很快就擊潰了駐守新平洋的日軍警戒部隊,佔領了印緬邊境上的這個小鎮。隨後,盟軍把新平洋建成了一個前進基地,各種軍火物質堆積如山。

  原駐印軍老兵俞允平:“這個所謂堆積如山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真正如同山一樣的,一座座的,這些物質包括什麼呢,炮彈啊,槍支彈藥啊,各種各樣的。”

  佔領新平洋之後,駐印軍將進入林海茫茫的胡康河谷,在緬北原始叢林裏開始作戰。這時中國軍隊過去從未經歷過的戰場。而與他們對陣的將是日軍精銳的第十八師團,這支部隊以作戰頑強、兇悍著稱于日本全軍,是一支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鮮血的軍隊。

  胡康河谷山高林密,中國駐印軍的重武器和美軍在空中的打擊力量很難發揮優勢,日軍18師團在叢林裏神出鬼沒,頑強抵抗。在後來的作戰中,駐印軍開始學會了一些叢林戰的經驗。


中印軍即將面臨與日軍精銳部隊第18時團的戰鬥,這支軍隊曾經參與南京大屠殺

  由於有強大的火力和美軍飛機隨時提供的後勤支援,訓練有素的駐印軍終於在這年的春節前後陸續攻下泰柏加、孟關和瓦魯班等據點。

  這一仗,日軍第18師團幾乎被合圍,師團長田中新一靠鑽地道才僥倖逃走。此舉被日軍引以為奇恥大辱。

  胡康河谷的戰鬥結束後,駐印軍繼續向猛拱河谷挺進。但是由於緬北的雨季來臨,加上日軍增援,猛拱河谷的作戰一時間陷入膠著狀態。鋻於這種情況,史迪威決定先拿下密支那。

  當時日軍把駐守密支那的部隊緊急掉往猛拱河谷增援,密支那的防守一度空虛,但是,城裏仍然有堅固的城防工事。1944年5月,中美聯軍組成的突擊部隊秘密抵達密支那機場附近的密林中,並突然發起進攻。


美軍工兵部隊的黑人士兵

  同時,中國駐印軍乘坐滑翔機突然降臨,一舉拿下了防守空虛的密支那機場。此舉是史迪威人生中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冒險舉動,當時全世界為之而轟動。

  很快,大量的運輸機運載著部隊和重武器源源不斷地在密支納機場降落。史迪威也在次日率大批戰地記者降落在密支那機場。

  但是,空降密支納的部隊過於謹慎,他們把大量部隊用於側翼防守,而只有一個團進攻兩公里之外的密支納城,由於兵力太少,久攻不下,加之日軍增援部隊趕到,原先的突襲變成了強攻。盟軍幾度攻入城區又幾度被日軍逐出,形勢非常危機。

  這時,在猛拱河谷苦戰的中國軍隊再次創造奇跡,他們不畏艱險,在緬北大森林中長距離迂迴奔襲,繞到增援敵軍的側翼,突然發起強攻,先後拿下加邁、西通等日軍據點,兵臨猛拱河谷最後一個戰略要地猛拱城。

  原駐印軍老兵方健:“猛拱難打了,中國人在那裏死了不少人,日本人在那裏死守,沒有辦法的時候,美國人就拿飛機先是轟炸,炸了以後,然後用汽油裝在飛機上,到處丟的都是,以後丟燃燒彈,把它整個地燒掉,日本人就存在不了,這才把猛拱拿下來。”

  至此,除少部分日軍逃回密支那以外,中美聯軍終於在戰鬥中徹底地打垮了日軍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被日本軍部召回國內嚴加處置。


中印公路這條戰時公路在這些沼澤地帶乾脆就用木頭搭建

  中國軍隊攻克密支那的消息立即傳遍了中國,傳遍了世界,它是沉寂已久的亞洲地面戰場傳出的最鼓舞人心的消息。

  據説在盟軍攻佔密支納機場之後,日軍曾用飛機和大炮不斷地襲擊機場,盟軍的飛機損失慘重。後來,機場附近的飛機殘骸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在戰後的密支納有一個行業十分興盛,這就是用飛機殘骸上的鋁片製作鍋碗瓢盆。

  隨著盟軍不斷向前推進,中印公路也一直緊張地施工著。這條從印度利多出發的公路也叫利多公路。比當年滇緬公路更加困難的是,中印公路完全是在緬北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和原始森林中建設的。不過因為條件不一樣,中印公路的建設速度遠比滇緬公路要快得多。

  經過中美聯合工兵部隊的艱苦努力,他們終於把公路修出了緬北叢林。

  這條森林中的公路據説很多路段是雙向八車道的,可能在當時亞洲所有的公路中,它也是屈指可數的。

  而在一些沼澤地帶,這條戰時公路乾脆就用木頭全程搭建。

  這是樹立在密支那附近的一塊路牌,上面依次寫著距離密支那、畹町、昆明、重慶等地的英里數。最後一行寫著:到東京3285英里。很顯然,中印公路並不通向東京,但此時節節推進的中美聯軍對勝利的到來早已充滿了信心。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