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戰爭揭密

《掠食者——日本移民東北揭秘》中集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9日 17:41

  (編導:戴永)

加藤完治

  1933年2月和7月,日本武裝移民在中國東北的依蘭縣先後組建了“彌榮村”和“千振村”。日本移民從中國農民手中買地、買房時以勢壓人,當地農民在被掠奪之後變得一無所有。

  失去家園的中國農民秘密集結,成立民眾義勇軍。1934年3月爆發了“土龍山暴動”。從此,中國農民的反抗持續不斷。

  彌榮村建立後僅僅兩年,這個日本移民村遭受中國人民的武裝打擊多達二十四次,死傷60多人。

  在千振村1933年7月出現了集體騷動,一半以上的移民要求退團撤回日本。


靜岡村開拓團水部

  到1935年,有三分之一的“彌榮村”移民退團或逃跑;在“千振村”,退團者接近一半,剩下的半數武裝移民生活在驚悸不安之中。

  轉眼間又到了徵募第三次武裝移民的季節了,受“土龍山暴動”影響第三次只徵招到259人,而兩年前的第一次招募時有900多人報名。

  東宮鐵男和加藤完治發現僅憑藉個人的力量很難蒙蔽成年移民,經過共同策劃,這兩人將希望轉移到青少年身上。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全國進行戰爭動員的同時進行全國移民動員,以此來保證充沛的移民來源。

  1936年廣田內閣發表“二十年百萬戶移民”方案,計劃向中國東北移民侵入一百萬戶共計500萬人。


開拓總局

  歷史學者辛培林:“二十年的百萬戶計劃,它就是要通過這一百萬戶改變中國的人口構成。通過這種野蠻的或者説很原始的方式,來佔領中國的東北。”

  1937年11月,日本近衛內閣的反應速度創造了五十年來行政方面的新紀錄,在短短兩個月之內,不僅完成了政府撥款,實際的招募工作也同時開始了。

  就這樣,近十萬日本青少年的命運被匆匆地決定了。這些青少年被命名為義勇隊移民,它和分村移民構成日本政府最主要的兩種移民方式。

  到1945年日本戰敗,共有八萬六千多名15到18歲的青少年被安置到中蘇邊境地區,這就是關東軍的“活人堡壘”計劃。

  歷史學者辛培林:“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有北進政策。它把日本青少年義勇軍,部署在所謂的“滿蘇邊境”。結果在1945年8月蘇軍進攻東北的時候,這些青少年義勇軍大量地死亡,充當了炮灰。”


滿洲開拓政策基本要綱案

  原日本青少年義勇隊開拓團員岩間典夫:“你説我是犧牲品也好什麼也好,當時我們不來中國你能行?那上面就不行了。”

  1939年以後,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為開拓民,移民村更名為開拓團。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個開拓團侵入中國東北。

  開拓團在中國東北構成了特殊的食利階層,它的實質是外來的地主團體。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大量徵兵,青年男性開始不敷使用,一般開拓團越來越少,青少年義勇隊開始佔據移民的主體地位,每年以一萬多人的速度遷往中國東北。

  日本青少年移民到達中國不久,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以及枯燥的生活誘發了一種被稱為“屯墾病”的精神疾病,一些人肆意地將強姦、毆打、偷搶等暴行加害在駐地鄰近的中國農民身上,而在青少年移民內部,放火、鬥毆甚至互相殘殺之類的事件頻繁發生。


內原訓練所

  為了渡過危機,日本政府建立了“寮母”制度。

  歷史學者孫繼武:寮就是宿舍,管理宿捨得中年女性就叫寮母。青少年離家脫離父母了,在這裡有一個女性來管理,這樣就穩定了青少年移民的情緒。

  “大陸新娘”是和“青少年義勇隊”相對應的機制,並且被宣傳得更為頻繁。從1941年開始,日本政府徵召大批17到25歲的日本女子集體送往中國東北,嫁給“義勇隊開拓團”團員。

  青少年義勇隊正在育齡,日本政府的這種婚配製度形成了極高的生育率,新出生的嬰兒享有“大地之子”的榮譽,報紙宣傳説他們將是建設滿洲新天地的中堅,他們的出生關係到國家的命運。

  在精神方面,日本的移民動員體系用一些神話來蠱惑人心。每天清晨,所有的開拓團員都必須做一套《皇國體操》。他們面向日本天皇所在的方向高聲喊叫。在自我陶醉的儀式之中,沒有一個人去思考他們為什麼在中國的土地上做這樣的體操,沒有一個人能想到他們的開拓給中國的百姓帶來了什麼。(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