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戰爭揭密

《花園口事件》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9日 17:32

  

(編導:魏振央)

  1938年4月,臺兒莊大捷後,由於蔣介石錯誤判斷形勢,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企圖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

  5月15日,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馬上要形成時,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決定放棄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

  正在這時,日軍土肥原14師團約二萬人卻強渡了黃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戰區的援軍增援徐州。這樣土肥原師團在隴海線附近就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

  蔣介石他匆匆飛往鄭州程潛第一戰區指揮部,決定親自指揮豫東戰役。此時豫東中國軍隊有6個軍, 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1個師團2萬人,程潛認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5月23日,土肥原開始突圍,並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蘭封。但守蘭封的卻偏偏是蔣介石的愛將,卻又貪生怕死的桂永清。他只守了不到一天,蘭封就失守了。


  土肥原跳出包圍圈後,程潛不得不再次調兵布陣,圍攻土肥原。

  戰鬥正激烈進行,據程潛預計,再有兩三天的時間,就有全殲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守商丘的黃傑又逃跑了。

  蔣介石這兩支嫡系部隊有恃無恐,不聽指揮,臨陣脫逃,徹底打亂了程潛的戰略部署,殲滅土肥原的寶貴戰機就這樣被兩位逃跑將軍葬送了。

  因蔣介石嫡系部隊將領貪生怕死,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15萬多人,沒能消滅土肥原的2萬人,連蔣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蘭封戰役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

  程潛剛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佔領了蘭封,並立即向僅有50公里的開封進攻,開封失守已成定局。


  鄭州岌岌可危。這麼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蔣介石決定孤注一擲,扒開黃河。6月3日,土肥原猛攻開封,蔣介石怕開封失陷,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就急忙打電話命令程潛掘堤,並告誡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幹,克競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猶豫。

  國防大學教授徐焰:應該説(扒黃河阻擋日軍)早就有想法,但下命令又是比較倉促的,決口的任務交給了守衛黃河的商震的部隊,地點首先選在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

  6月9日淩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於挖開了。


  花園口決口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黃河中上遊普降了一場暴雨,黃河水量猛增,花園口決口處被衝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衝開。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水流匯合後,賈魯河開始外溢,漫溢的河水衝斷了隴海鐵路,浩浩蕩蕩向豫東南流去。

  土肥原14師團先頭部隊1500人、另一支日軍16師團3000多人已經開始向鄭州進犯,這時突然陷入了黃水的包圍之中。

  日軍被黃水阻隔後,就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他們退守到徐州後,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又開始從長江北岸進攻武漢。

  黃河改道,雖然為蔣介石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園口扒開後第4個月,武漢仍然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有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

  國防大學教授徐焰:事實上來講,沒有起到阻止敵人多長時間的作用,更何況我們的抗戰是持久戰,不在於多一天、多一個月,在持久戰中,多這幾天少幾天,那個是並不無關大局的,但是保存自己國家的實力,保存人民的力量來講,堅持長期抗戰,這是根本。


  花園口決堤時,蔣介石以軍事機密為藉口嚴密封鎖消息,沒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遷移,黃水下來後,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花園口決口,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89萬人,而日軍傷亡只有1000多人,花園口決口造成了歷史上人為的一次大災難。

  黃河水下泄後,西邊一路沿穎河下瀉淮河,東邊一路沿渦河到安徽懷遠流入淮河,黃,淮合流後涌入洪澤湖,淮河、洪澤湖沿岸立即變成了一片汪洋。這次洪災,河南、安徽、江蘇共計44縣市被淹,受災面積29000平方公里,受災人口1000萬以上。黃水所到之處,房倒屋塌,饑民遍野。這次洪災,豫、皖、蘇三省共有390萬人背井離鄉,他們一路乞討,遠的一直逃到陜西甘肅等省,從中原到西北,迤儷著一幅長長的餓殍圖。

  南嶽堤村民田方武:房也衝塌了,麥垛也衝完了,老百姓也沒法住了,沒法住了,那就有親的投親,有友的投友,該要飯去要飯。他沒有啥了,他不去要飯?

  蔣介石為逃避責任,決定把這盆臟水潑到日軍頭上,他發動宣傳機器,宣傳是日軍飛機炸毀了黃河大堤。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是國民黨軍隊自己扒開了黃河。雙方一時陷入了一場道義的論戰中。

  隨著花園口口門越衝越大,下游故道逐漸乾涸,黃河水全部從花園口下泄,黃河就徹底改道了。由於沒有固定的河道,新黃河滾來滾去,這樣在豫、蘇、皖三省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沼澤區,也就是黃泛區。黃泛區從花園口到淮河長約四百公里,寬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寬處可達80公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投降。而此時的花園口也被扒開了7年多的時間,決口處已經由最初的4米多衝寬到一公里多長,遠望已是茫茫一片。抗戰剛一結束,蔣介石聲稱讓泛區人民早日回家,做出了堵塞花園口,讓黃河回歸故道的決定。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到1947年3月15日,花園口堵口工程終於成功。歷時8年零9個月,橫衝直闖的黃河終於回歸了故道。

  在大陸時,蔣介石從來不敢承認是自己下令扒開了花園口,後來台灣編寫的“抗日戰爭史”承認了這件事,總算替蔣介石認領了這份歷史舊賬,但卻極力為蔣介石辯解,説成是抗戰的需要。不過,無論怎樣辯解,“花園口”都是中原人民無法擺脫的噩夢,“花園口”“ 黃泛區”這兩個詞也成了蔣介石的終生大忌,從來不願提及。(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