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燈火闌珊元宵夜

  晉中最富特色的是閣蹺類。早年山西“十年九旱”,為了取悅龍王雨師,給人間降下喜雨甘霖,由人裝扮成神,串街表演,群眾跟隨圍觀,有時後面的人無法看到,就有人提出把神的扮演者設法固定在木板上抬起,既增加了表演的立體性,又方便觀眾欣賞。

  鐵棍以兒童著麗衣扮裝,縛股于鐵棍之上而舞,下以八人或十六人或二十四人抬之。要求所有抬閣人以統一節拍上下起伏,帶動閣上演員舞動。

  採訪:山西省晉中市外事旅遊局副局長 張維東

  抬棍主要是看下面抬的人的功夫 和上面小演員的扮相 、服裝的鮮艷 和他舞動的技巧 。抬的人的步伐特別講究,一般人上去走就走不了。

  在鐵棍上進行表演的,多為孩子。扮人物的兒童家長視被選上扮演為吉祥,故很願意自己的子女被選中上背根或鐵棍。她們分別扮飾古裝傳統戲劇中的人物形象,但真正高超的功夫和藝術力量是下面那八名抬鐵棍的壯漢,整個表演的節奏和幅度完全由他們控制,他們行進時閃動腰際,使長長的丈八余的抬桿上下漂浮晃動,左搖右擺,才使得棍上下節奏一致、如行雲流水。

  架火是一種造型社火,在晉中榆次、太谷等縣比較盛行。榆次南莊架火始於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年曆史,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降旨普天同慶,鬧社火。歡樂氣氛非同以往,南莊架火就是在各種民間藝術爭奇鬥艷中脫穎而出的一朵奇葩,又有江蘇武進呂富、呂貴兄弟二人僑居南莊,將舉世聞名的蘇杭刺繡、編織、彩繪和園林藝術和南莊傳統架火融為一體,創造出名聞三晉的南莊無根架火,它的頂架由於不需要用通天柱固定,古稱之為無根架火。

  架火是吉祥的象徵,由十幾層殿宇、樓閣頂架而成,形如古塔,氣勢壯觀,層層飛檐高挑,鈴鐺垂吊,從頂到底,十三米開外,塔頂城頭高矗,旌旗飄揚,塔身編織彩炮,相連成串,塔底人物山水和牌坊樓臺相襯,南莊架火的每個炮、每個燈都以其獨特的工藝世代相傳,至今不衰。

  採訪:榆次市南莊村村民 張五隻

  “這全都是拿紙裁成的細條,拿竹籤挑出來的,一個一個挑出來的從上面到下面全是挑出來的炮,這一個炮快點是做一個一天,慢點估計得兩天左右, 總體挂炮是866個炮,它都有講究的。

  燃放時,點燃走馬(即串在鐵絲廠的起火),經固定路線,打中架火最下一層,之後逐層燃放,鞭炮齊鳴,禮花噴射,硝煙彌散,五彩繽紛,十分壯觀。 (編導:李星言)

責編:陳玥


<<上一頁
第2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