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百家姓氏   


富春江畔話周姓

藏族人的名和“姓”

世界三大姓氏如何統計

全國最大三姓氏:李、王、張

南潯古鎮説張姓

自古吳中多"顧"人

古村俞源説俞姓

古城淮安話駱姓

西遞胡家人

滿族人的姓

萬村、萬姓、萬家人

閱微草堂話紀姓

天下羅姓是一家

古城紹興話姒姓

柿林沈家村

海灘上的孫氏人家

湯氏後人説湯姓

桃花古鎮説汪姓

鐘包村裏説包姓

煙臺城裏的張姓人

威武之名説霍姓

彭氏與武夷

葉赫那拉今安在

源於舜的姓氏

天下少“有”

吳屯翁姓

大理“段”姓

項羽故里説項姓

浙江蘭溪徐姓多

姓氏異讀

中國姓氏的由來

客家姓氏淵源

姓氏的分佈

姓氏神話

華人姓氏來源

氏的産生

姓氏的形成







周莊説沈姓

    周莊是江蘇昆山市一個具有九百餘年曆史的水鄉古鎮,由於它“鎮為澤國,四面環水”,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原以為周莊裏有許多周姓人家,其實很少,倒是有一家沈姓的大戶人家非常有名。
    
    周莊鎮舊名貞豐裏。北宋時期,只是一個小村落,到了元朝中期,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父親沈祐,由湖州南潯遷至周莊經商,使貞豐裏出現了繁榮景象。到了清代,才正式更名為周莊。
    
    沈姓是起源於中原一帶的古老姓氏。據姓氏專著《元和姓纂》中記載: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哺季,被封于沈地,他就以地為名,姓沈了,那麼當時的沈地就是現在的河南汝南縣東南以及安徽省阜陽縣西北一帶。
    
    沈姓還有一個讀音,讀“真”音,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最初的發源地是楚地,現在的湖南湖北一帶。但是在後來的繁衍中,出自黃帝的沈姓人數大大超過了顓頊帝沈姓的那一支。後來就都稱作沈姓了。
    
    源於河南的沈氏,其家族的南遷,早在東漢順帝時就開始了。當時最先南遷的始祖是沈榮昌,沈榮昌在東漢順帝時移居蘇州,該族係在蘇州傳了11代後,又有沈氏搬至浙江居住。元朝中期,沈萬三的父親沈祐就是從浙江湖州南潯遷到周莊。
    
    沈萬三利用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莊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莊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發展。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捐錢,修建了南京都城的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做官。他又在南京蓋房置地。沈萬三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了,一日,沈萬三請求犒勞軍隊,洪武帝大怒説:“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來沈萬三被充軍雲南去了。沈家在周莊也就慢慢的衰落了。現在的沈廳是由沈萬三的後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建成共有大小一百多間房間。
    
    南宋末年,沈姓南遷移往福建的建寧,不久又分別遷居漳州和汀州,後又進入廣東的潮州。
    
    在台南縣新營鎮的沈氏先人沈參,是漳州所屬詔安三都西坑鄉望族沈宣義的第22代孫,他于乾隆十八年前後來台灣定居在新營鎮,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現在子孫多達三千人,成為當地的望族,實際上,台灣的沈姓來源,有許多支系,但其始祖卻都是來自閩、粵二地。
    
    沈姓人才濟濟。南北朝時,南朝梁文學家沈約,編寫《四聲譜》,把中國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聲,使漢字聲韻學步入新境界。
    
    宋代時的沈括,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科學家。沈括博學多聞,著有《夢溪筆談》,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科學著作。
    
    台灣沈姓的開基始祖是明末浙江人沈光文,沈光文1651年到台灣,他在島上開設學堂,辦診所,廣泛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他去世後,台灣百姓為他建廟立像,並譽之為“台灣文獻初祖”。
    
    清代,有福建船政大臣,兩江總督沈葆楨,他在福建開設造船廠,創辦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他曾兩度巡視台灣;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灣,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沈葆楨赴臺辦理防務。沈葆楨到達台灣後,在台南安平建造了三合土炮臺,他題寫門額為“億載金城”。
    
    在周莊的街巷裏穿行,坐在河邊的茶樓裏,使人恍若走進了人間仙境。周莊因為有了沈廳這樣的古民居,才更顯示出深厚的文化,而沈姓人家的故事也為周莊增添了幾許色彩。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