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百家姓氏   


古村俞源説俞姓

古城淮安話駱姓

西遞胡家人

滿族人的姓

萬村、萬姓、萬家人

閱微草堂話紀姓

天下羅姓是一家

古城紹興話姒姓

柿林沈家村

海灘上的孫氏人家

湯氏後人説湯姓

桃花古鎮説汪姓

鐘包村裏説包姓

煙臺城裏的張姓人

威武之名説霍姓

彭氏與武夷

葉赫那拉今安在

源於舜的姓氏

天下少“有”

吳屯翁姓

大理“段”姓

項羽故里説項姓

浙江蘭溪徐姓多

姓氏異讀

中國姓氏的由來

客家姓氏淵源

姓氏的分佈

姓氏神話

華人姓氏來源

氏的産生

姓氏的形成












自古吳中多"顧"人

    顧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四千多年前,顧氏族人就繁衍發展于下游的江蘇、浙江一帶。也就是今天的吳中地區,長江在蘇州的昆山市,就出了顧家史上最有名的一個人物"顧炎武"。採訪中,這位昆山市顧炎武紀念館的解説員向我們介紹説,顧炎武是古代72偉人之一,也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與王夫之、黃宗羲齊名。為了紀念這位有才華、有膽識之人,昆山市政府專門建造了這座佔地三千平米的紀念館。
    
    顧炎武生長于明清之際的社會大變動時期,他的兩個同胞兄弟在捍衛昆山城的戰鬥中英勇就義,養母絕食而亡。為了把抗清鬥爭堅持到底,他憤然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警句。他還撰寫了《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巨著,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據顧氏族譜記載,吳中地區這支顧姓的起源還與歷史上那位臥薪嘗膽、雪恥複國的君主越王勾踐有關,勾踐的第七世孫閩君搖因助漢滅秦有功,在漢惠帝年間被封為東海王,後來他又封自己的兒子為顧余侯,居住在今天的浙江紹興,顧余侯的子孫又以封號的第一字為氏,從此繁衍于江浙一帶,顧姓因此而得姓,顧搖就是顧氏的受姓始祖。顧炎武以及昆山地區的顧氏人家,根就繫於這位祖先。
    
    姓氏研究專家史中裏:顧姓起源很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一族在南方的吳中地區,另一族在從北中原地區。
    
    北方的顧姓與傳説中的昆吾氏有關。夏朝時,有個部落叫"顧",在今天的河南范縣,這個部落裏的人都是昆吾氏的子孫,到了商朝,湯率領的軍隊攻滅了顧部落,顧部落的王族子孫散居全國各地,其中大部分就來到了吳中地區,隨後以部落為姓,這就是吳中地區顧姓的最早起源。
    
    據史學家顧頡剛考證,顧姓主要發展于會稽,也就是今天的吳中地區,越國時的會稽是指今天的紹興,而到了秦朝統一後,又重新設立會稽郡,郡中心就在今天的蘇州。
    
    姓氏研究專家史中裏:在蘇州地區,陸姓和顧姓是最大的姓。一支就是顧野王這支,在他家族中,後來有了昆山的顧炎武;另一支顧鼎臣那支,他這支也在昆山地區。
    
    在昆山,當地的老百姓都知道明朝時首輔內閣顧鼎臣,首輔內閣相當於宰相,他的傳人至今還居住在這裡。
    
    顧鼎臣第17代傳人顧慶中:他對昆山最大的貢獻,就是築城墻,本來昆山只有土城的。嘉定33年,倭寇打進來,抵抗了90天沒打進來,所以保住了老百姓。
    
    我們是第17代,廷字輩,現在呢,興字輩第20代已經有了。
    
    據統計,目前居住在昆山的顧姓族人有19000多人,約佔當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整個江浙一帶的顧姓又佔了全國顧姓人口的60%。顧姓自漢魏六朝時,便已和朱張陸三姓成為江南四大姓。唐朝以後,由於官職調遷等原因,顧氏不斷向南北各地播遷,其中還有人南遷至武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並在當地發展壯大,成為顧姓的另一大郡地.到了明代,顧姓不僅分佈在山東、安徽、湖北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陜西、山西、內蒙也有人居住。而歷史上的顧姓名人除顧炎武、顧鼎臣之外,還有三國時吳國丞相顧雍、東晉畫家顧愷之和南朝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等,他們都是出自吳中地區。
    
    提示:顧姓是最早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夏朝。
    
    歷名上的顧姓名人有顧雍、顧愷之、顧況、顧炎武等。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