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滿族八大碗

風味獨特的鳳凰小吃

江南四月烏米飯

一言難盡説豆汁

在雲南吃花

美味可口四川面

醉迷遊客的蘭州醉瓜

榆次灌腸

平遙牛肉太谷餅

天津風味小吃

吃四川火鍋講究多

雲南風味——過橋米線

古今五大名宴

潮汕團圓飯

薄、爽、滑、軟的陳村粉

新春三道茶

潮州功夫茶

神奇的侗族飲食

羊眼包子的來歷

話説“石烹”

少林八寶酥

北京老字號--天福號肉鋪

宜興“陽羨茶”

文人菜中華食藝一絕

雲南汽鍋雞

揚州美食蛋炒飯

冰糖葫蘆傳奇

冰雪飲食文化

朝鮮族的美食

中華餐飲文化的特色

古色古香陜西菜  

什麼是山珍海味

中秋食俗風尚

中華名菜之味

啤酒美食八法

飲酒的四個最佳 

山西麵食甲天下

全聚德牌匾上“德”字少一橫

特色口味陜西涼皮

雲南三大美食

東北食文化

十大怪吃一瞥

風行海外的中國食物

江蘇煎餅之五魅力

王羲之以吃成名

吃的十二字訣
老北京人吃“春兒”

    請老外吃飯,老外總弄不明白“春卷兒”、“春餅”的來歷。記得有一回在某飯店吃飯,一個年紀輕輕的小服務員介紹説,“春卷兒”、“春餅”就是包著菜吃的東西,老外瞪著藍眼珠不解其意:“那為什麼包著菜吃的包子、餃子,不叫‘春包’、‘春餃’呢?”這下子反把在場的人全憋在那兒了。
    
    老北京人最講究吃“春兒”,這叫開春第一口,連皇宮裏的皇上,也要在開春時嘗這口“甜春兒”的。
    
    “吃春兒”第一口,自然是頭場春雨後最先長出來的薺菜。薺菜的莖、葉既嫩又肥厚,可以炒雞蛋,也可以炒肉絲、炒豆腐,吃的時候,烙好一張張薄薄的面餅,卷了炒好的薺菜,特別香嫩爽口。吃了一冬天的葷腥,特別是春節又連著吃了不少大魚大肉,這“開春第一口”,真有那種品嘗到了鮮嫩清爽的春天的感覺。
    
    穀雨前是吃香椿的最佳時節,正似人們所説的“雨前香椿嫩無絲”。吃香椿一定要摘銀色間綠的嫩芽,俗稱“香椿芽兒”。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是最常見的吃法。此時吃香椿,滿口滿鼻都是一個香噴噴的“春兒”,從味覺到嗅覺,一直到肺腑都覺得香味怡人,越吃越香,這春香,就潤物細無聲地沁入心脾了。
    
    如果説吃薺菜是吃“春嫩”,吃香椿是吃“春香”,那麼,當榆樹、槐樹開花的時候,摘吃那一串串淡青或金黃的榆錢兒和金盞銀鐘般的槐花兒,便是吃“甜春”了。榆錢兒洗凈做粥,吃起來滑溜溜、微微甜;槐花裹上面,炸著吃,又香又甜,還有股槐花蜜的滋味呢。
    
    口味重一點的人,更喜歡吃“春爽”,那就是摘嫩花椒芽兒、嫩杏葉、嫩柳芽兒,淋上麻油和香醋,或拌上蒜泥、薑汁和黃醬,吃起來煞是爽神爽口,老人們説,開春吃這一口,整個春天都不會“春困”。
    
    春天來了,誰説北京沒有春天?只不過是你還沒有出去踏青、出去“吃春兒”。這“春嫩”、“春香”、春甜”、“春爽”,正等著尋春的人們去尋覓、去品嘗呢!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