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百家姓氏   


古城淮安話駱姓

西遞胡家人

滿族人的姓

萬村、萬姓、萬家人

閱微草堂話紀姓

天下羅姓是一家

古城紹興話姒姓

柿林沈家村

海灘上的孫氏人家

湯氏後人説湯姓

桃花古鎮説汪姓

鐘包村裏説包姓

煙臺城裏的張姓人

威武之名説霍姓

彭氏與武夷

葉赫那拉今安在

源於舜的姓氏

天下少“有”

吳屯翁姓

大理“段”姓

項羽故里説項姓

浙江蘭溪徐姓多

姓氏異讀

中國姓氏的由來

客家姓氏淵源

姓氏的分佈

姓氏神話

華人姓氏來源

氏的産生

姓氏的形成












古村俞源説俞姓

    在江南美麗而古老的俞源小村中,多數居民都擁有同一個古老的姓氏--俞姓。之所以説俞源古老,是因為小村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而之所以説俞姓古老,是因為俞姓的起源可以至少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
    
    根據《史記扁鵲傳》中記載,曾經有一位上古良醫名曰俞跗。他就是數千年來中國俞姓的始祖。
    
    俞氏後裔俞步升:過去古代的時候,有一個杭州人姓俞的,他的父親在松陽縣,我們隔壁這個地方松陽縣當官,去世了,他的兒子給他把棺槨運回到杭州去,路過這個地方,結果他發現這個地方有塊放棺木的地方,認為這個地方風水非常好,他就把父親安葬在這,自己也在這守孝,所以他在這裡生兒育女,就發展到現在。
    
    與很多古老的姓氏一樣,俞姓的發源地也在黃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但是俞姓的南遷卻比其他姓氏都要早得多。武則天臨朝時期,俞氏先人俞文俊上書皇帝,認為武則天以女主居陽位,違反了陰柔陽剛之規律,天地不容。俞文俊的斗膽進言激怒了目空一切的女皇帝。於是,他被發配到荒僻之地嶺南。俞氏後人也隨之開始了在南方一帶的繁衍和發展。
    
    台灣的俞姓就是從大陸東南沿海播遷過去的,雖然數量並不多,但台灣島的大部分地區都有俞氏後人的足跡。
    
    俞源小村建於俞氏南遷後不久的南宋。村中格局和古舊建築也多是從元、明、清時期流傳至今的。
    
    整個村落一般來説,要有圍著自己有繞水,背後有靠山,有了這個靠山,一般都是坐北朝南,這樣光線非常好。
    
    其實,"俞"字是個多音字。根據《元和姓纂》中記載,俞字的另一個讀音是侴。在古代,俞和侴是兩個不同的姓氏,俞姓源自北方神醫俞跗,而侴姓的祖先卻是江南吳國人。但由於俞、侴二字過於形似,就逐漸混二為一,通作"俞"姓了。俞源村雖位於江南,但村中的俞姓卻是北方俞姓的後裔。
    
    俞氏後裔俞步升:這個村子裏面現保存的古建築很多了,因為它在特別是明代,看來是很富裕,所以現在呢,村裏面保存的有五十幾棟現在都比較好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特別呢,現在比較完整的有一個祠堂,俞氏宗祠。這個俞氏宗祠現在的佔地面積是在我們附近市縣中是難得的唯一的一座,有三千多平方米。
    
    説起這俞氏宗祠,它們還有個富於詩意的堂號,叫做"流水堂"。"流水堂"得名于"高山流水"的典故。春秋時人俞伯牙善於鼓琴。一夜,伯牙在船頭彈琴,發現岸上有個青年在偷偷賞琴,這個青年便是鐘子期。伯牙每奏一曲,子期都能準確的體會其中含義。此後,"高山流水"不僅用做比喻美妙的音樂,而且也用來形容真摯的友情。各地的俞氏後人更是以"流水"為堂號,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用"流水堂"這般儒雅的稱謂做堂號,對於俞姓來説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從古至今還真出了不少俞姓名人。
    
    明代、清代這兩個時代的讀書人很多,貢生以上的就30多人,秀才就100多人,説明這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很深厚,提倡讀書。
    
    俞源人傑地靈,科舉不斷。據俞氏宗譜記載,明清兩朝有進士、武舉人、貢士、秀才共293人。
    
    從全國範圍來看,歷史上曾于翰林院做過編修的俞姓先人,有元代的俞述祖和清代的俞樾;詩文作品保存至今的俞姓先人,有宋代的俞灝、俞琰,明代的俞大猷和清代的俞萬春。他們為我國的傳統文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