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天津風味小吃

吃四川火鍋講究多

雲南風味——過橋米線

古今五大名宴

潮汕團圓飯

薄、爽、滑、軟的陳村粉

新春三道茶

潮州功夫茶

神奇的侗族飲食

羊眼包子的來歷

話説“石烹”

少林八寶酥

北京老字號--天福號肉鋪

宜興“陽羨茶”

文人菜中華食藝一絕

雲南汽鍋雞

揚州美食蛋炒飯

冰糖葫蘆傳奇

冰雪飲食文化

朝鮮族的美食

中華餐飲文化的特色

古色古香陜西菜  

什麼是山珍海味

中秋食俗風尚

中華名菜之味

啤酒美食八法

飲酒的四個最佳 

山西麵食甲天下

全聚德牌匾上“德”字少一橫

特色口味陜西涼皮

雲南三大美食

東北食文化

十大怪吃一瞥

風行海外的中國食物

江蘇煎餅之五魅力

王羲之以吃成名

吃的十二字訣

我國古代十大名廚

點心的歷史

老北京豆汁王

小吃文化與文化的小吃

略談食粥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平遙牛肉太谷餅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誇土産》中,第一句就是"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當旅客走進古老的平遙城,善於經營的五香牛肉經銷者,總是先割下一片,用嘗一嘗的辦法招徠顧客,因為他們深諳客人的心理,也深知牛肉的味道會令客人滿意。平遙牛肉的特點是色澤紅潤,肉絲紋絡清晰可見,外觀十分誘人;吃起來則肉質鮮嫩,濃香撲鼻,咀嚼不費齒力。有趣的是.剛出鍋的牛肉,刀不切味不出,而只要用刀一拉.,頓時濃郁的肉香便撲鼻而來,令人口舌生津,唾涎欲滴。
    
    據《平遙縣誌》載,從漢朝開始,此地就開始"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形成了畜養黃牛的風習,名貴的中藥材牛黃,很早就成了這裡的特産。那麼,平遙五香牛肉始於何時?據民間傳説,清朝嘉慶年間,有個叫雷金銀的人,在平遙城文廟街開設"興盛雷"屠宰作坊,因熟悉解牛技巧,又摸索出獨特的一套加工方法,使自己燒制的牛肉鮮嫩味香,深受消費者歡迎;從此這家牛肉店便世代相傳下來。歷史上,平遙城加工五香醬牛肉的著名作坊還有"自立成","隆盛旺"等。平遙牛肉之所以聞名全國,深受消費者喜愛,這與它獨特的加工方法和用料很有關係。
    
    平遙牛肉的製作工序,概括起來有三個字:殺、腌、煮。
    
    殺,用的是"平刀大拉法",先在牛的脖頸上來一刀,割斷兩根主動脈血管,讓牛血儘快噴涌,全部放盡。在瞬間宰牛放血的好處,一是不讓牛血滲入體內,保持色澤鮮嫩;二是使牛在屠宰前不過分受驚嚇與緊張,防止了肌肉纖維迅速收縮而造成的堅韌。好的宰屠師,往往眼明手快,手起刃落,殺牛、剔骨b切割牛肉塊,前後僅用一刻鐘,那利索勁兒真如古代名廚庖丁再世。
    
    腌,把牛肉切成16塊到26塊,在每塊肉上劃開幾條刀痕,揉入硝鹽,然後放入大缸,再用當地井中的鹼水浸泡,並用牛胃矇住缸口。使用的鹽,以平遙西大街寺廟後所産的硝鹽最佳,用鹽數量,依季節不同而不等,每百斤肉冬季用鹽6斤,夏季10斤,春秋兩季
    各8斤。浸泡的時間也因季節而異,天熱則短,天冷則長,一般説來冬天一月,春秋兩季半月,夏天五至七天。
    
    煮,關鍵是要掌握好火候,正如當地俗語所説:"水深要把肉漫到,湯沸鍋心冒小泡。"具體説,就是把浸泡過的牛肉撈出,用冷水洗凈,再放入筒式大鍋,用當地的鹼水和硝鹽烹煮,不加任何佐料。水不能盛得太多,以剛把牛肉蓋住為宜。初煮火大,漸次減弱,肉熟八成,把火燜住,使之慢慢熟化,一般每鍋煮12小時。肉鍋不加蓋,飄浮在湯上面的牛油會形成自然的鍋蓋,既保溫又透氣,還能使牛肉中的腥味和水分散發。
    
    平遙牛肉與其它各地醬牛肉的不同在於,一般加工醬牛肉不願用老牛,而平遙醬牛肉卻是牛越老,做出來的醬牛肉越香,保存的時間越長。隨著腌煮工藝的不斷提高,平遙牛肉在1956年北京舉行的名産食品展覽會上,被評為全國名産之一,暢銷朝鮮、蒙古、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
    
    乘同蒲線南下的火車,越過烏馬河鐵橋後,旅客們就會看見一座高聳的白塔和用黃琉璃鑲嵌的鼓樓,這便是太谷餅的産地太谷"縣城。當列車剛剛停穩,旅客們總是紛紛下車,爭相購買太谷餅。
    
    太谷餅是面制爐烤的實心餅,當地俗稱"乾餅"、"燒餅"。餅呈圓形,直徑三寸半,厚約六分,邊與心的厚薄均勻,表皮為茶黃色,粘有脫了皮的芝麻仁。冷食此餅,酥而不硬,軟而不皮,具有香、甜、軟、脆的特點。而且,儲存時間長,久儲味道不變,既可作茶點,也可旅行食用。於是,太谷餅還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上好禮品。
    
    太谷餅的生産歷史悠久,清朝末年已行銷京、津、西安、蘭州、包頭、張家口等地。它的生産和明清太谷商業經濟的發展有直接關係。有個傳説講,明末清初,太谷縣由於交通便利,物産豐富,成了全國的商業中心,有幾家票號,還掌握了全國金銀樞紐,給本地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各商業資本家富裕起來之後,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在太谷城東南溝子村有個富戶太太,半夜裏想吃餅子,就派傭人四處選購。買回的餅子不是嫌油膩,就是嫌幹硬,咬上一口便扔掉了。到哪去買太太喜歡吃的餅子呢?這可難壞了她家的傭人。消息傳到一個燒餅鋪裏,掌櫃的為了賺錢,就讓老師傅設計出一種甘餅,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麵、白糖、胡油芝麻、蛋清。製作方法是用蛋清將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麵調成糊狀,用勺子盛在扣爐內,糊狀自然融流成圓形。成熟後,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烤熟。這種餅子又甜又酥,不膩不硬,頗受那位富人大太的喜愛。這就是後來享有盛譽的太谷餅。
    
    現在的太谷餅,繼承併發展了傳統的製作技藝,行銷範圍也更廣泛,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