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城市介紹   


代縣

敦煌

長 汀

常熟

鹹 陽

江陵

自貢

聊城

平遙

西安

贛 州

洛陽

承德

安陽

正定

杭州

都江堰市

成都

鄒城

廣州

鎮遠

佛山

武漢

寧波

柳州

開封

“泉城”濟南

保定

樂山

徐州

天津

青島

冰城哈爾濱

佛山

東方聖地——曲阜

“春城”昆明

鄭州

鎮江

“東方明珠”--上海

“英雄城”南昌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大理

蘇州—東方的威尼斯
建水


    建水古稱步頭,亦名巴甸,位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為明、清年代滇南文化、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教育中心。1994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建水城池,明洪武15年開始建設,高2.3丈,寬2丈,建了60年才完工。建新街分佈著幾十棟保存完整、建築考究的清末民初古民居。國內外遊客來到這裡,都可以隨意走進居民家中,與大家談古論今,欣賞滇南民居藝術,其樂融融。
   
    建水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在東山壩和城東燕子洞都發現距今35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古人遺址。建水古城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古城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築,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其代表景點有:始建於元代的全國最大的文廟;始建於明代的朝陽樓(小天安門);民居典型朱家花園;雲南古橋中最大的雙龍橋;明清兩代的學政考棚等。建水民居從哈尼族的草頂房、竹頂房,彝族、傣族的土平房到漢族的平瓦房,保存相當完整。
   
    建水古城位於昆明之南220公里,南詔政權于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屬通海都督。惠歷為古彝語,就是大海的意思。漢語譯為建水。元時設建水州,屬臨安路(路治在通海),並在建水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統轄臨安、廣西(今瀘西縣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稱建水州,改路為府,臨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民國元年改建水縣為臨安縣,次年復稱建水縣。
   
    建水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築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擴建為磚城。李定國攻佔臨安城時,南北西三城樓毀於戰火,康熙四年又復修,後再度毀損。唯有東門朝陽樓,雖歷經多次戰亂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舊巍然屹立。建水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洪年間建臨安府學,萬曆所間又建建水洲儒學。清代先後建立了崇正、煥文、崇文曲江四個書院。當時,有“臨半榜”之稱,即雲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就佔了半數左右,堪稱雲南之冠,在全國變不多見。1994年,建水經國務院批准定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朝陽樓位於建水縣城中心建中路東端,又稱迎暉門。公元1389年修建,係當時建水城的東城門樓。樓有三層,由48根合抱粗的大木柱和許多粗大的楹梁接合形成堅固的構架,再以磚石砌成城墻及城門。樓高24.5米,進深12.31米,面積414平方米,五開間,三進間,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頂。在頂層檐下,東面懸有清代書法家涂卓“雄鎮東南”幾個大字,筆力剛勁,極有氣魄。西面懸摹唐朝草聖張旭“飛霞流雲”狂草榜書,筆法龍飛鳳舞,瀟灑飄逸。
   
    建水文廟位於建水縣城西北隅。始建於公元1285年,後歷代又增修擴建,現佔地114畝,是除了山東曲阜外的第二大文廟。走進文廟大門,遊客首先看到的是一個20多畝的大池塘,碧波盪漾,垂柳依依,名為“學海”。文廟現存一殿一亭一閣二廡二堂三祠八坊,其中龍以大成殿最為壯麗,正殿大門的22扇屏門上,精工雕刻有近百飛禽走獸的圖案,形態各異,生動活潑。殿前懸挂著“先師廟”三個鎏金大字,每字長1米,寬1.5米,筆力遒勁雄渾,氣勢不凡。殿前有高大的銅香爐一座,其上鑄有大大小小的遊龍,生動傳神,活靈活現。庭中古柏下有石象一對,背上頃著5尺高的青銅花瓶。廟內有兩人合抱的蒼天古木一株,枝繁葉茂,仔細辨認,才看得出實際上是兩樹共生同體,一株是萬年青,一株是柏樹。萬看青緊緊把柏樹包纏起來,已完全連理同根,共生共長,合二為一了,民間戲稱之為“萬將軍摟抱白小姐”。相傳此樹是在元朝種植的,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