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神奇的侗族飲食

羊眼包子的來歷

話説“石烹”

少林八寶酥

北京老字號--天福號肉鋪

宜興“陽羨茶”

文人菜中華食藝一絕

雲南汽鍋雞

揚州美食蛋炒飯

冰糖葫蘆傳奇

冰雪飲食文化

朝鮮族的美食

中華餐飲文化的特色

古色古香陜西菜  

什麼是山珍海味

中秋食俗風尚

中華名菜之味

啤酒美食八法

飲酒的四個最佳 

山西麵食甲天下

全聚德牌匾上“德”字少一橫

特色口味陜西涼皮

雲南三大美食

東北食文化

十大怪吃一瞥

風行海外的中國食物

江蘇煎餅之五魅力

王羲之以吃成名

吃的十二字訣

我國古代十大名廚

點心的歷史

老北京豆汁王

小吃文化與文化的小吃

略談食粥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潮州功夫茶

    《茶經六之飲》曰:“天育萬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極。”接著,他列舉了茶的“九難”,意即從採造、鑒別、用具、用火、擇水、烤炙、碾末、烹煮、飲用等九個方面,都應力求其精。
    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點,它體現在烹制、品飲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而不僅僅是“器具更為精緻”而已。
    1.在“熱”字上做足文章
    潮州民間流傳一則“笑話”:茶座中來了一位新客,主人請他品茶。飲罷,主人問:“如何?”客答:“好”。主人又問:“好在哪?”客答:“噲燒。(夠熱)”一座皆竊笑。
    其實,被笑的應該是茶座中人或“笑話”的編造者。因為,來客的回答儘管只有兩個字,卻道出了品茶的真諦:熱。
    李時珍《本草綱目茶》引陳藏器曰:“飲之宜熱,冷則聚痰。”又引李廷飛曰:“大抵飲茶宜熱宜少。”用工夫茶法,“乘熱連飲”便有了切實保存證:一系列的燙罐淋杯,罐外追熱、高衝低斟的程式,能有效地減少泡、斟過程中熱量的散失;杯小如核桃,幾可一口啜盡,可避免先一口、後一口冷熱不均的弊病;壺小如雞子,故衝工夫茶要分多輪(潮人稱“巡”)進行。這樣能不斷續入沸水,使壺中持續保持高溫。
    2.完美地體現了“茶性儉”的特點。
    “茶性儉”的“儉”,含有貧乏、不豐足的意思。也即是説,茶湯的水浸出物中,人效成分的含量不多,因此,泡茶的水宜多,多了滋味就淡泊。小壺小杯的功夫茶。最能體現“茶性儉”的特點。而多輪沖泡法對於準確把握泡茶時間、恰到好處地體現茶的香味亦極其有利。
    3.一杯澄徹韻更幽。
    工夫茶藝中的刮沫(或用蓋甌操作進的棄去頭沖水),就是去除泡沫的妙法。納茶時之“分層結構法”,又可使經過粗茶葉層過濾的茶湯澄徹無渣。此外,工夫茶因杯小,香濃、湯熱,故啜後杯中仍有餘香,這是一股比從茶湯上溢出的香氣更深沉、更濃烈的“山韻氣”,“嗅杯”因此亦楊為其兇瀹飲法所無而為工夫茶所獨有的雅趣。
    
    剛接觸工夫茶的人,往往因濃而生畏,其實大可不必。陳椽先生在《論茶與文化》一書中指出,濃茶有不同的概念:葉量很多,開水很少,香味很濃,如閩南、粵東飲武夷山岩茶,隨泡隨飲,飲量很少,有害物質沒有泡出來,則無害。相反地,沖泡很久,茶湯不倒出來,旨起色香味很大變化。茶湯品質劣變,有害物質一部或全部浸出,這種濃茶則危害很大。
    可見,工夫茶確實是既考究又科學的瀹飲法中的極致,是對《茶經》“精極”精神的繼承與弘揚。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