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雲南汽鍋雞

揚州美食蛋炒飯

冰糖葫蘆傳奇

冰雪飲食文化

朝鮮族的美食

中華餐飲文化的特色

古色古香陜西菜  

什麼是山珍海味

中秋食俗風尚

中華名菜之味

啤酒美食八法

飲酒的四個最佳 

山西麵食甲天下

全聚德牌匾上“德”字少一橫

特色口味陜西涼皮

雲南三大美食

東北食文化

十大怪吃一瞥

風行海外的中國食物

江蘇煎餅之五魅力

王羲之以吃成名

吃的十二字訣

我國古代十大名廚

點心的歷史

老北京豆汁王

小吃文化與文化的小吃

略談食粥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豆腐漫話
文人菜中華食藝一絕

    世界上只有中國有文人菜,這是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現象。中國人把飲食烹飪當作一種藝術,而中國的文人,又對文學藝術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有些文人難免自覺不自覺地涉足飲食烹飪這個藝術領域。另外,中國文人的那種傳統士大夫趣味、那種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也使一些文人把下廚做菜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方式,當作一種積極的休息。
    
    宋代是士大夫數量猛增和意識轉變的時代。他們關注的是內心世界的諧調,因此精力往往專注于生活的細枝末節,以此寄寓其政治態度和人生理想。飲食成為他們的熱門話題。如饕餮本為人所不齒的不才之子,而蘇軾卻以之自居,並在《老饕賦》中宣稱:"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老饕"遂成為追逐飲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稱。
    
    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寫有《士大夫食時五觀》,把士大夫對飲食生活的理解系統化。所謂"五觀"是指:"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是説田家耕作勞苦,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忖己德行,全缺應代價",是説只有"事親"、"事君"、"立身"之人才可"盡味",否則不應追求美味。"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從修身養性出發,防止"三過":"美食則貪","惡食則嗔","終日食而不知食之所以來"。"正是良藥,為療苦形",主張"舉箸常如服藥"。"五穀"、"五蔬"養人,魚肉養老,飲食只有得其正道才有益,否則有害。"為成道業,故受此食"。
    
    自宋代士大夫開關注飲食之風氣後,元明清三代承襲宋人成果並不斷發展。到清代,一些士大夫把飲食生活搞得十分藝術化,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在清初眾多的有關飲食的著作中,能夠全面體現士大夫飲食文化意識的是安徽桐城人張英的《飯有十二合説》,就是説進餐的美滿常要有十二個條件搭配才合適。歸納起來有八點:"稻",講主食米飯的原料。優質稻米應甘香、滑溜、晶瑩、溫潤。"炊",好飯還須烹飪得法,以朝鮮人的煮法最佳:將淘過的米放在少量水中,大火煮開,蓋好鍋蓋,再用小火把米湯幹,即成。這樣既保持了原湯原味,又使米的營養沒有浪費。"肴"(葷菜)、"蔬"(蔬菜),""(肉乾)、"菹"(鹹菜)、"羹"(湯菜)五條都是講副食。張英注重實惠,反對浮華,認為通常所吃的豬、雞、魚、蝦,都有至味,不必遍求山珍海味。"茗",飲茶是進餐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吃飯時葷腥並進,惟賴一杯清茶滌齒漱口,利胃通腸。"時",指進餐時間。針對名利場中之人吃了又吃的風氣提出饑則食,飽則不食。還主張"思食而食",包含有追求放浪生活之意,把他對生活的態度也滲入飲食生活中。"器",指餐具。張氏認為食器以精潔瓷器為主,這種主張簡便易行,既不奢侈,又考慮到器物與肴饌的統一,能突出食物之美。"地",指進餐地點與環境。"冬則溫密之室,焚名香,燃獸炭;春則柳堂花榭;夏則或臨水,或依竹,或蔭喬木之陰,或坐片石之上;秋則晴窗亮閣。皆所以順四時之序,又必遠塵埃,避風日。簾幕當施,則圍坐斗室;軒窗當啟,則遠見林壑。""侶",指一同進餐的夥伴。"獨酌太寂,群餐太囂。雖然非其人則移床遠客,不如寂也。或良友同餐,或妻子共食,但取三四人,毋多而囂。"
    
    張英之後,又出現美食家袁枚。他在《隨園食單》中列出"戒單"十四條:"戒外加油",即不要在菜肴出鍋後往上淋熟豬油;"戒同鍋熟",同鍋熟易串味;"戒耳餐","耳餐"指慕貴物之名而食;"戒目餐","目餐"指肴饌以多取勝;"戒穿鑿","穿鑿"指奇巧、不必要的加工;"戒停頓","停頓"指肴饌做好後不馬上食用;"戒暴殄","暴殄"指浪費,只食某一部位而棄其他;"戒縱酒",醉後,佳肴美食皆不知味;"戒火鍋","火鍋"喧囂可厭,而且"物多經滾,總能味";"戒強讓","強讓"指過度讓客人進食,使人不知其味;"戒走油","走油"指肉中美味落入湯中;"戒落套","套"指俗套,如官場菜之名號:十六碟、八簋、四點心及滿漢席等;"戒混濁","混濁"指湯混不清;"戒茍且","茍且"指草率馬虎。另外在"須知單"中"遲速須知"主張,"凡人請客,相約于三日之前,自有平章百味";"器具須知"強調"美食不如美器";"上菜須知"主張根據肴饌的特性分上菜的先後,等等。總之,"文人菜"的特點是思想性強,文化品位高。(珠海熱訊)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