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什麼是山珍海味

中秋食俗風尚

中華名菜之味

啤酒美食八法

飲酒的四個最佳 

山西麵食甲天下

全聚德牌匾上“德”字少一橫

特色口味陜西涼皮

雲南三大美食

東北食文化

十大怪吃一瞥

風行海外的中國食物

江蘇煎餅之五魅力

王羲之以吃成名

吃的十二字訣

我國古代十大名廚

點心的歷史

老北京豆汁王

小吃文化與文化的小吃

略談食粥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豆腐漫話

吃火鍋應五忌

滿漢全席起源

羊肉串與手抓飯

烹飪起源説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海南人喜愛嚼檳榔
古色古香陜西菜  

    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方風味,是大西北風味的簡稱,而以陜西菜、甘肅菜菜具有代表性。在春秋戰國時代。陜西為秦國治地,故簡稱"秦"。甘肅省境大都在隴山之西,古代曾有"隴西郡"、"隴右郡"的設置,故簡稱"隴"。
    
    秦隴風味總的特色是"三突出"。一為主料突出:以牛羊肉為主,以山珍野味為輔;二為主味突出:一個菜肴所用的調味品雖多,但每個菜肴的主味卻只有一個,酸辣苦甜鹹只有一味出頭(包括複合味),其它味居從屬地位;三為香味突出:除多用香菜作配料外,還常選幹辣椒、陳醋和花椒等。幹辣椒經油烹後揀出,是一種香辣,辣而不烈。醋經油烹,酸味減弱,香味增加。花椒經油烹,麻味減少,椒香味增加,選用這些調料的目的,並非單純為了辣、酸、麻,主要是取其香。烹飪技法,則以燒、蒸、煨、炒、氽、熗有獨到之處,多采用古老的傳統烹調方法,如石烹法,至今沿用,可謂古風猶存。燒、蒸菜,形狀完整,酥爛炊嫩,汁濃味香,特點突出。清氽菜,湯清見底,主料脆嫩,鮮香光滑,清爽利口。溫溫拌菜(屬熗法),不涼不熱,蒜香撲鼻,鄉土氣息極濃。燒、蒸、清氽、溫拌,是秦隴風味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式。
    
    大西北,歷史上從長安到地中海東岸羅馬帝國和黑海口君士坦丁堡的"古絲綢之路",由於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的發展,形成的許多銘勝古跡,也帶來了膳食飲饌相應的發展。
    
    秦隴風味,主要由衙門菜、商賈菜、市肆菜、民間菜和以清真菜為主的少數民族菜組成。衙門菜,又稱官府菜,歷史悠久,以典雅見長,如"帶把肘子"、"箸頭春"等。商賈菜以名貴取勝,如"金錢發菜"、"佛手魚翅"等。市肆菜以西安、蘭州等重鎮中心的名樓、名店的肴饌為主,為了招徠顧客,競爭激烈,各有韆鞦,代表名菜如:"明四喜"、"奶湯鍋子魚"、"煨魷魚絲"、"燴肉三鮮"等。民間菜經濟實惠,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如"光頭肉片"、"肉絲燒茄子"、"葫蘆頭"等。清真菜,歷經明、清,初具規模,如"全羊席",,聞名遐邇。
    
    秦隴風味的五個組成部分各有特色,但由於市肆菜品種繁多,名廚如雲,佔有地理優勢,接觸面廣,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充實提高,始終居秦隴風味的主導地位,對衙門菜、商賈菜、民間菜和少數民族菜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