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風行海外的中國食物

江蘇煎餅之五魅力

王羲之以吃成名

吃的十二字訣

我國古代十大名廚

點心的歷史

老北京豆汁王

小吃文化與文化的小吃

略談食粥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豆腐漫話

吃火鍋應五忌

滿漢全席起源

羊肉串與手抓飯

烹飪起源説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海南人喜愛嚼檳榔

獨特的炊具

夏日裏教您如何挑西瓜

夏日飲食宜講究

北京人夏天好吃麵條

油條的來歷

餃子的來歷

京城魚頭

話説素菜

狗不理的傳説

筵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菜單
十大怪吃一瞥

    咱們中國幅員遼闊,物産豐富,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還有植物、礦産、可作烹飪原料的,何止萬種?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國,奇奇怪怪的吃法特多,也是題中應之義。試介紹十種,以饗讀者。
    
    一片柔腸和肝膽相照
    
    閩西山區農民宰了年豬,將一副大腸洗凈、瀝幹,一片片切入沸滾的油鍋。炸得脆脆的,蘸鹽吃,喚作"一片柔腸"。另將一葉豬肝連膽洗凈,放去半個膽的苦汁,另一半讓它滲入豬肝。然後風乾,切成大片,蒸熟,再改刀切小片,供吃。這種入口苦、回味甘的豬肝,喚作"肝膽相照"。
    
    寧化老鼠幹
    
    閩西有風味特色"八大幹",即連城地瓜幹、武平豬膽幹、明溪肉脯幹、寧化老鼠幹、上杭蘿蔔幹、永定菜幹、寧化辣椒幹、長汀豆腐幹。其中寧化老鼠幹,係立冬後捕得田鼠、山鼠,經蒸煮、脫皮、剖腹,去腸肚後,將肉、肝、心共置於盛有米飯或細糖的熱鍋中熏烤成幹。光亮透紅的鼠幹味香可口,烹成爆炒地猴等佳肴,為筵上名品。老鼠幹也是出口佳品。
    
    石子饃
    
    這種陜西名食,水面、酵面兩摻,加精鹽、鹼、熟豬油和鮮花椒葉揉勻和成麵糰,搟成圓餅。選如栗子大小的鵝卵石放入平底鍋燒熱,取出一半,放入面餅,再將另一半燙石子蓋在上面,加蓋,上燙下烙,直至餅熟。雖餅高低不平,但因受熱均勻,不生不焦,味道很好。
    
    賽熊掌
    
    熊掌味美,卻因熊是保護動物而不能吃。"靜賓"中餐廚師長徐煥春和"清真回風樓"總經理沙啟慶都用老水牛蹄反復燒燎及洗,去蹄殼,再烹成如真熊掌差不多之"賽熊掌"可一慰饞吻。
    
    獨蒜燉乾貝
    
    用川産之味獨蒜(不分瓣)一隻放入盅中,上放五、六粒發過洗凈之乾貝,高湯燉四、五小時,食時棄乾貝而食蒜。因蒜多作配料,故此菜為"反客為主"之一例。張大千創制。
    
    焐豆腐焐蘿蔔
    
    此為我家鄉婺源冬至時所食之名菜。油、鹽、蔥、姜分別炒豆腐及蘿蔔,配料有肉丁、開洋等。再將幹米粉下鍋同炒至成糊狀(防焦)即可起鍋。趁熱猛吃,味鮮、燙,可帶淚微笑。
    
    臘橋--鴨尾(屁股)
    
    鴨尾風乾,蒸熟,切片。人不知為何物,爭相讚譽之。另日本人喜將五、六隻雞尾用竹籤串好,入油鍋氽熟,發脆。看球時手持一串,看到好球,叫一聲,吃一個。
    
    混合雙打
    
    這是我父執之傑作。冬日,將羊肉拆骨,和拆骨野鴨同煮,至爛,凍在一起,切片,如羊糕供食。當年我囫圇吞之。主人問何物,答曰不知,可能有羊肉及不知名之肉,故而"魚+羊=鮮"。復令我蘸黃醬(不知乃山東芥末),辣味衝腦,涕淚俱出,感冒立愈。
    
    十拼
    
    一説"席餅"。初到黃岩,攤檔處處有之。將肉餡、豆芽、蟶子肉、紅燒肉、蛋皮……等十樣菜肴,捲入大張"春卷皮子"中,一頭封煞,一頭打開,澆入肉鹵,咬吃。另用"綠豆面碎"湯過過。此湯用牛肉乾絲(牛肉乾泡軟後成絲狀)、蟶子肉及綠豆線粉煮成,極鮮。
    
    人造海蜇皮
    
    白木耳受潮後,如在陽光下曬乾,再難煮爛。可在開水中略煮後,切碎,以蔥姜末加醬麻油拌食,澆一點點醋,味道則象海蜇。但這種"人造海蜇",絕對不會塞牙,也無咬不動之虞,老年"無齒之徒"盡可大嚼。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