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吃的十二字訣

我國古代十大名廚

點心的歷史

老北京豆汁王

小吃文化與文化的小吃

略談食粥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豆腐漫話

吃火鍋應五忌

滿漢全席起源

羊肉串與手抓飯

烹飪起源説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海南人喜愛嚼檳榔

獨特的炊具

夏日裏教您如何挑西瓜

夏日飲食宜講究

北京人夏天好吃麵條

油條的來歷

餃子的來歷

京城魚頭

話説素菜

狗不理的傳説

筵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菜單

端午節吃粽子

火鍋的由來

中秋吃月餅
王羲之以吃成名

    王羲之既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也是位老饕。他會吃,善吃,這還與他一生的功名成就大有點關係哩。這裡説説他三次吃的故事。
    
    吃牛心炙,使少年王羲之成為知名人士
    
    王羲之是山東臨沂人。父親王曠當過淮南太守。他的伯父王導是東晉著名的宰相,歷事元帝、明帝、成帝、乃正格的三朝元老。在王羲之13歲的時候,被帶去謁見當時任尚書左仆射的老酒罐周。週知道王羲之7歲就開始學習書法,12歲就已讀過前人的書法論述,年紀雖小,卻很有才學,因而刮目相待。
    
    當時的人,很重視吃牛心炙,説吃了牛心炙可以補心。此品是燒烤而成的。在座的客人都還未動箸,周便親自先割了一塊給王羲之吃。於是,同時被邀請的客人都對王羲之敬羨不已。一個13歲的娃娃,一下子成了知名人士。此事,劉義慶的《世説新語》、《晉書王羲之傳》皆有載。
    
    吃胡餅,王羲之得千金小姐郗睿為妻
    
    事情是這樣的:晉太尉郗鑒想選女婿。他知道王導門下的幾個子弟都是俊才,便想從中選一個做他的乘龍快婿,寫了一函給王導,説明了他的意思。王導復信,同意讓郗鑒派人去選,並通知了幾個小夥子準備一番。屆時,幾個小夥子都收拾打扮停當,準備迎接挑選,惟王羲之沒有打扮,仍是原先自在隨便的樣子。選婿的人來了,個個目測過,見王羲之還敞開衣服,露出肚皮,坐在胡床上吃胡餅,根本沒把能不能入選當回事。結果郗鑒派出的差使如實回稟,出人意料之外,郗鑒聽後很高興地説,此正吾佳婿也!差使問看中的是哪一個,得到回答,選中的是王羲之。現在我們使用的成語“東床坦腹”、“東床嬌婿”、“東床嬌客”,故事就來自王羲之的東術坦腹吃胡餅之事。
    
    愛鵝及吃鵝,使王羲之的書法更趨成熟
    
    由於王羲之在書法上的成熟和貢獻,後世人譽他為書聖。而王羲之的書法,是與他性愛鵝及一次吃鵝大有關係。
    
    王羲之的書法最先是從衛夫人(東晉女書法家衛鑠)所珍藏的蔡邕書法貼那兒起步學的。王羲之年輕的時候,雖然書法也有名氣,但尚不及庾翼、郗愔等人水平高。這對於一個自強不息的人説,無疑是一件難堪的事情。好在王羲之有一個特殊的嗜好:愛鵝。他常常觀察鵝的行走姿態,把學習書法與觀察鵝的習性結合起來,書法水平日趨成熟。
    
    《晉書.王羲之傳》記下這樣兩件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沒有看到那只善鳴的鵝,嘆惜了好一陣子。但吃過了老姥親手烹飪的鵝就更愛鵝了。
    
    還有一件事:“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王羲之的書法,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與他觀察鵝大有關係。他的隸書,史書稱“為古今之冠”。《晉書》作者房玄齡等對他的書法作過如下評論:“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翫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王羲之愛鵝及吃鵝之事,傳至宋代時,沈括《夢溪笑談》還記江南一帶有稱鵝為“右軍”的。原因是王羲之曾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後人稱他為王右軍。現在我們所用的成語“以書換鵝”,其故事亦本此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