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豆腐漫話

吃火鍋應五忌

滿漢全席起源

羊肉串與手抓飯

烹飪起源説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海南人喜愛嚼檳榔

獨特的炊具

夏日裏教您如何挑西瓜

夏日飲食宜講究

北京人夏天好吃麵條

油條的來歷

餃子的來歷

京城魚頭

話説素菜

狗不理的傳説

筵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菜單

端午節吃粽子

火鍋的由來

中秋吃月餅
略談食粥

    粥,又稱稀飯,是我國傳統的主食之一,喝粥可以調節胃口,增進食欲,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粥早已成為我國許多居民的主食。
    
    食粥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禮記檀弓》上就載有關於粥的記載。《榖粱傳》記載昭公19年,(太子)“止器泣、飲幹粥”。宋代詩人陸游留下一首《食粥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語長年在目前。我得宛立平易法,又見將食粥致神仙”。大文豪蘇東坡食了黃豆提漿輔以無錫貢米熬煮的粥品後,詩興大發,寫下了“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的詩句。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更是一位食粥大家,《紅樓夢》裏有不少章節都具體寫了各種繼粥,他的祖父曹寅對粥也有研究,曾編撰《粥品》一書。
    
    粥,可以輔助治療疾病,保健養生,使人延年益壽。我國歷史上許多醫學家研製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粥,各起著不同的作用。
    
    大米粥:味甘性平,能補脾,養胃,除煩,止渴,尤其是煩熱、口渴的熱性病患者更適宜食用。
    
    小米粥;豆類粥:紅豆粥利小便,消水腫,治腳氣;綠豆粥解熱毒,止煩渴。
    
    玉米粥:治反胃,利大便;小玖麥粥治驚悸不安。
    
    蔬菜粥:蘿蔔粥寬中下氣,芹菜粥去伏熱利大小便;韭菜粥溫補脾腎。
    
    肉類粥:羊肉粥溫補脾胃;雞肝、羊肝粥補肝明目;雞汁粥治勞損;鴨子、鯉魚汁粥消水腫;棗皮豬肝粥養肝益腎。
    
    藥物粥:藥物或藥物同糧食、蔬菜、水、肉蛋水果共熬製粥,治療作用更加明顯。如:茯苓粥清上實下,對上焦有熱,脾虛患者最宜;紅苓粥治煩熱,益膽氣,治療失眠症;杏仁粥治老年人咳嗽、哮喘;松子仁粥潤心肺,清大腸;蕙仁粥利尿去濕,清肺熱,補脾胃。菊花粥治高血壓、冠心病;枸杞粥治老年糖尿病;人參粥治性功能減退;芡實粥治遺精。
    
    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翼方》、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輯錄了大量藥粥驗方。我國地域廣闊,各地飲食消費風俗各異,粥類使用方法也豐富多彩。如杭州西湖的桂花鮮栗粥,採用糖燒鮮栗片撒入桂花,再加上西湖特産藕粉做成粥,成為杭州地方名點。廣州的珠江艇仔鄒,原料有:鯇魚片、魷魚絲、熟蝦肉、海蟄皮、燒鴨、生菜絲等,浮舟珠江,真實別有一番情趣。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