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豆腐漫話

吃火鍋應五忌

滿漢全席起源

羊肉串與手抓飯

烹飪起源説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海南人喜愛嚼檳榔

獨特的炊具

夏日裏教您如何挑西瓜

夏日飲食宜講究

北京人夏天好吃麵條

油條的來歷

餃子的來歷

京城魚頭

話説素菜

狗不理的傳説

筵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菜單

端午節吃粽子

火鍋的由來

中秋吃月餅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陜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陜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只要有賣的,就有人吃,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不但是街頭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陜西各大飯店、飯莊、酒樓經營的陜西風味小吃和陜西風味小吃宴中,涼皮是必不可少的。
    
    陜西的陜南、陜北、關中都有涼皮,但卻因做法、吃法、調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大流派。
    
    漢中米麵皮
    
    漢中屬陜南,盛産大米,用大米麵做面皮是漢中人首先發明,歷史悠久。所以漢中、城固等地的米麵皮在陜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賣面皮的往往要打出漢中米麵皮、城固米麵皮以招攬客人。因風味獨特,吃的人很多。
    
    秦鎮米麵皮
    
    秦鎮是長安縣的一個鎮,離西安很近,秦鎮的米麵皮也有悠久的歷史。秦鎮米麵皮和漢中米麵皮的區別主要在軟硬和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涼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和辣椒油。秦鎮的米麵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製作很講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復熬製,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秦鎮人自稱他們製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別人學不去的,所以秦鎮米麵皮的味道別人也就無法相比。同時,秦鎮的米麵皮比漢中米麵皮要稍硬,更適合一些年輕人、中年人。在西安,秦鎮米麵皮經營者也很多,有小攤小店經營的,更有開大店經營的,位於南稍門的一家秦鎮涼皮已開了好幾家連鎖店。
    
    回民麻醬釀皮
    
    在陜西農村,也有用小麥麵蒸涼皮的,農村人一般叫釀皮。釀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麵皮無差異。但在西安回民中,釀皮的吃法卻與眾不同,它除了放醋、鹽、味素、辣椒油外,還要放芝麻醬,吃來又別有風味,所以在西安,人們又把回民的這種涼皮叫做麻醬涼皮。
    
    歧山捍麵皮
    
    歧山梢子面是陜西麵條中佼佼者。歧山人的涼皮做法也很特殊,米麵皮和釀皮是把面調成糊狀,放在特製的鐵籠上蒸。而歧山捍麵皮則是先搟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麵皮基本一樣,不同於米麵皮的是,捍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寶雞一帶的人都喜歡吃,近年來在西安也很流行。
    
    涼皮一般是涼吃的,近年有好事之人把涼皮熱著吃,即現蒸現吃,故有人把它叫熱面皮,味道又很特殊,還頗受市場青睞,看來任何小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在不斷發展變化。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