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吃火鍋應五忌

羊肉串與手抓飯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北京人夏天好吃麵條

油條的來歷

餃子的來歷

京城魚頭

話説素菜

狗不理的傳説

筵席的由來
馬家老鋪月盛齋

    聞名全國的月盛齋是馬慶瑞于清乾隆40年創辦的。
    
    馬慶瑞原先是在禮部舉辦祀典時幫人看供桌的。有時官吏把祭祀用過的供品賞給他一些。有一次他領到一隻全羊,拿回家吃了些,便挑到街上賣生肉。
    
    從此,他就不再去看供桌,而以廉價從差役手中收買祭羊,專門做起了賣生羊肉的買賣。可是他發現雖然買賣不錯,可賺的錢不多,但是看人家賣熟肉的,賣的不多卻賺錢不少,因此他也想煮點熟肉賣。
    
    馬慶瑞看供桌時,同禦膳房一位專做羊肉的廚子關係很好,馬慶瑞於是暗自留心,偷著學會了。這樣,他從此賣起了醬羊肉。馬慶瑞攤子擺在前門外的荷包巷,出入的官民很多,其中不少人認識他,知道他曾在禦膳房幫過忙,從中學了些手藝。當時人們都認為禦膳房的廚子手藝最高明,因而人人都想嘗嘗,加之馬慶瑞做的醬羊肉味道也確實不錯,因此顧客很多。
    
    乾隆40年,馬慶瑞在前戶部街租了三間房把攤子變成了店舖,取名月盛齋,意在“月月興盛”。
    
    清嘉慶年間,馬慶瑞對原來製作醬羊肉的調料配方進行了修改,並總結出了一套經驗。首先要選西口大白羊。因當時這種羊不好買,因而月盛齋後院就養起了羊以備用。其次調料精細。月盛齋醬羊肉以丁香、砂仁、桂皮、大料等為主藥,外加醬和鹽調味。再者,掌握火候是很關鍵的一環。
    
    製作羊肉的季節是從秋天到春天,旺季主要在冬三月。每年到入夏后,醬羊肉就進入淡季了。為了在夏天有生意可做,於是馬慶瑞研究試製夏季食品燒羊肉。燒羊肉是寬湯,肉、多要湯,用燒羊肉湯燒過水面,佐以黃瓜絲,吃到嘴裏,是一種特別有風味的夏季美食。
    
    從馬慶瑞起五代,月盛齋歷來是馬家人自己幹。1956年月盛齋公私合營,馬家人拋棄了“藝不傳外人”的保守思想。新的月盛齋欣欣向榮。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