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烹飪起源説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海南人喜愛嚼檳榔

獨特的炊具

夏日裏教您如何挑西瓜

夏日飲食宜講究

北京人夏天好吃麵條

油條的來歷

餃子的來歷

京城魚頭

話説素菜

狗不理的傳説

筵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菜單

端午節吃粽子

火鍋的由來

中秋吃月餅
羊肉串與手抓飯

    新疆盛産綿羊,由此維吾爾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習俗。烤肉槽是烤羊肉的必備炊具,是由鐵皮砸制而成。槽分上下兩層,中間隔板有無數通風洞孔。用無煙煤或木炭作燃料。烤肉串時,點燃炭火,待煙盡火旺時,即將串好的羊肉串架在槽上烘烤。
    
    烤羊肉串用的鐵桿子也很別致,是將30厘米長的3號鐵絲砸扁,一端加工成尖形,一端安裝木柄。先把洋蔥末拌和腌約半小時的鮮羊肉塊串在鐵釬子上,架在鐵槽上烘烤。然後撒上精鹽、辣椒粉、孜然粉,五分鐘左右,翻動肉釬再烤另一面,並撒上調料,烤數分鐘即成。
    
    講究的羊肉串肉質鮮嫩,味鹹辣,孜然的特殊味濃郁,有的食者一次能吃幾十串,特別是到了冬季,人們坐在烤肉槽前,既有紅撲撲的炭火取暖,又有香噴噴的羊肉串解饞,真是妙趣橫生。近年來,這一色味俱佳的維吾爾族的傳統小吃,已經走出家門,遍及京城,深受人們的歡迎。
    
    與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飯,也是維吾爾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在新疆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地區,逢年過年,婚喪娶嫁的日子裏,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請客人圍坐在桌子旁,上面鋪上一塊乾淨的餐巾。隨後主人一手端盤,一手執壺,逐個讓客人凈手,並遞給乾淨毛巾擦乾。然後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巾上(習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飯”。現在有些家庭招待客人,一般都備有小勺。
    
    維吾爾族人民把抓飯視為上等美味食品。其主要原料為新鮮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再放洋蔥和胡蘿蔔在鍋裏炒,並酌情放鹽加水。20分鐘後,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不要攪動,40分鐘後,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晶瑩,味香可口,很有營養價值。
    
    維吾爾族抓飯的種類很多,花色品種十分豐富。除了選用植物油外,還用動物羊油、骨髓油和酥油來做抓飯。其中用骨髓油營養價值最高。在用肉方面,除羊肉之外,還用雪雞、野雞、家雞、鴨、鵝和牛肉。雪雞肉的抓飯味道最佳。不過,有的抓飯也不放肉,而選用葡萄幹、杏幹、桃皮等乾果來做,稱為甜抓飯或素抓飯,同樣美味可口。到了夏天,維吾爾族人吃的抓飯花樣還要多一些。南疆的維吾爾族中還盛行木瓜(學名叫(左木溫右)(左木勃左))抓飯,雞蛋抓飯,酸奶子抓飯和包子抓飯,都是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