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八大菜係為何沒有京菜

湘菜魅力

麗江特色飲食

食海鮮四不宜

雲南傣味美食

吃火鍋也講究搭配

上海小吃三主件

道口燒雞的由來

周莊滿街“蹄”

老北京人吃“春兒”

滿族八大碗

風味獨特的鳳凰小吃

江南四月烏米飯

一言難盡説豆汁

在雲南吃花

美味可口四川面

醉迷遊客的蘭州醉瓜

榆次灌腸

平遙牛肉太谷餅

天津風味小吃

吃四川火鍋講究多

雲南風味——過橋米線

古今五大名宴

潮汕團圓飯

薄、爽、滑、軟的陳村粉

新春三道茶

潮州功夫茶

神奇的侗族飲食

羊眼包子的來歷

話説“石烹”

少林八寶酥

北京老字號--天福號肉鋪

宜興“陽羨茶”

文人菜中華食藝一絕

雲南汽鍋雞

揚州美食蛋炒飯

冰糖葫蘆傳奇

冰雪飲食文化

朝鮮族的美食

中華餐飲文化的特色

古色古香陜西菜  

什麼是山珍海味

中秋食俗風尚

中華名菜之味

啤酒美食八法

飲酒的四個最佳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門框衚同瑞賓樓,褡褳火燒是珍饈。外焦裏嫩色味美,京都風味譽九州。”這是一位家住郊區的老翁得知瑞賓樓恢復這一北京名食供應後,特意讓兒孫陪同專程到店品嘗時,欣然提筆寫下的詩句。
    
    提起褡褳火燒,“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味獨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譽。1876年,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倆在東安市場內擺了一小食攤,首次供應。它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原來它的製作與眾不同。褡褳火燒要將和好的面揪成粘劑搟平,裝進用海參、蝦肉、肥瘦豬肉和各種佐料加好湯拌制的餡兒,折疊成長條。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吃褡褳火燒時配用雞血和豆腐條製成的酸辣湯,鮮香酸辣並收口中,余味無窮。褡褳火燒因製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因而得名。姚氏夫妻因此成名致富。後在東安市場內開設了瑞明樓,但傳至第二代,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當時店內的羅虎祥和郝家瑞精於此道,于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聯,合資在門框衚同內開設了祥瑞飯館,現改名為"瑞賓樓",專供褡褳火燒。製作也愈加精細,一時名噪京都,成為北京家喻戶曉的名食。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