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飛機上下班


  攝製分隊在安克雷奇出機場往住處行進的路上,幾處湖泊在車窗外閃過,夕陽在湖對岸的白樺林中燃燒著,玫瑰紅色的湖面,不僅映出白樺樹和水邊木屋的剪影,還映出一架挨一架的單引擎小飛機。

  美國是航空大國,是私人飛機最多的國家,北美的各種飛機使用相當普遍,但一片一片地停著數不清的飛機,還是讓人吃驚不小。

  後來採訪航空博物館時,不善言談的老飛機技師零零碎碎地介紹,加上查閱資料,多少弄清了這裡房前屋後撂著無數飛機的背景。阿拉斯加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也是人口最少的州,地廣人稀。阿拉斯加境內山地佔了大半,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峰就在其中。山巒起伏,冰川縱橫,公路造價很高。同時阿拉斯加又地處寒帶,一大半地方乾脆就在北極圈裏,40厘米以下就是永凍層。冬季大雪封山沒法清理,夏季路面翻漿塌陷難以維護。鐵路到安克雷奇就算到了終點站。這裡的美國人索性就不修公路、鐵路,開起飛機來了。

  阿拉斯加的航空業上世紀開始迅猛發展,飛機成了全州各居民點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空中貨運非常發達。特別是阿拉斯加北部沿海大半年封凍不通航,空運就是主要貨運方式。攝製隊從安克雷奇飛巴羅,波音-737客機前半截機艙隔開裝貨,後半截機艙坐人。

  安克雷奇位於庫克灣不凍港的頂端,當地出産豐富的石油。加上它在北美西部的特殊位置,在俄羅斯航線開通前,長期以來就是東亞與北歐、北美眾多航線的中繼站。人稱“世界航空十字路口”。現在“阿拉斯加航線”仍是全球的主要航線之一。在安克雷奇歷史博物館,專門有展廳介紹當地航空史。二戰期間安克雷奇是美軍向亞洲實施戰略轟炸的重要陸上基地。展櫃裏陳列著二戰飛行員的蠟像,沙盤上的機場停著 B-25、B-29飛機模型。當時日軍曾試圖沿阿留申群島向北進犯,美國陸軍航空隊參加了兩次戰鬥,戰利品收藏在航空博物館裏。

  阿拉斯加夏季湖面很多,冬季雪地很多,輕型飛機就有了在水面、冰面、雪地起降的各種配置。老技師專門帶攝製隊員觀看一種“阿拉斯加的經典機型”——— J-21。這是一種類似“雙水獺”的雙引擎飛機,可用機腹直接在水上起降,帶上橇板也可以在冰雪上起降。攝製分隊前往麥金利峰附近冰川拍攝時,租用兩架單引擎飛機,在雪地上起降輕鬆自如。

  老技師説不清阿拉斯加私人小型飛機的數量。資料上説,這個州是世界飛機駕駛員比例最高的地方。10人中有1人會開飛機,6戶人有1架飛機。全州50多萬人,有750個飛機場。老技師倒可以具體地説出航空博物館附近兩個湖邊的小飛機數量:2000戶居民,擁有飛機數為550架。他説,有汽車執照的人,如果體重不特別重,跟著開5天飛機就可以單獨上天了。小飛機售價不到兩萬美元,不比普通轎車貴。這兩天湖面冰化開了,可以看到一家老小在湖邊上了飛機就開走。

  實際上,空中秩序還是有地面指揮管制的,至少得有人提示以下風力風速。攝製隊去拍小飛機的機場,飛機和汽車都在砂石路上開。因為人們常常把小車開到自己飛機機位旁邊停好,上了飛機飛走。飛機開回來又換汽車離開機場。攝製分隊在一大排小飛機邊看到一個穿襯衫的男人,估計是個維修飛機的。一問,那人名叫保羅,正準備下班回家。家在山裏,開汽車要4個小時,飛45分鐘就到。比家住昌平在北京城區工作上下班還便捷。保羅説聲再見,把飛機順進跑道,請示地面指揮起飛。小飛機滑了50米就輕輕地拉上天了。 (葉研)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