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託付給北冰洋

4月30日,《極地跨越》聯合攝製隊北極點分隊乘雙水獺飛機從將近北緯75度的加拿大孔沃利斯島的雷索柳特起飛,向北極點飛行。攝製隊自去年12月3日到達南極點正式開始地球兩極之間的大型拍攝活動後,已經完成南美洲、中美洲的採訪,正分成三個分隊在美國和加拿大拍攝。北極分隊原計劃與單人無後援滑雪的中國青年科學家劉少創在北極點會合,完成極地跨越的最北端的拍攝。

4月28日分隊從德累斯頓起飛進入北極圈上空時,導演黃海波已感到一種極地探險的悲劇氛圍。這是因為北極探險、北極科學考察和任何人類在北冰洋的活動,都存在著不成功的極大比例。和南極一樣,這裡天氣是第一遊戲規則。和南極不一樣的是,這裡的冰蓋下面不是大陸而是海洋。北冰洋變換不定的冰情,至今仍是北極活動的直接制約因素。攝製隊多次通過銥星電話與在北冰洋單人行進的劉少創聯絡得知,正是因為今年的氣候變化冰層變軟,劉少創返回88度線後,于26日到達北極點,27日已乘俄羅斯今年夏季最後一個航次的接應飛機返回俄羅斯。攝製隊無法提前趕到北極點與劉少創會合,只好請劉少創把他一路上和極點活動的自拍錄像帶留在北極點並插上中科院遙感所的旗幟作為標記,攝製隊隨後到達北極點時取。 飛雷索柳特的飛機一般是波音-737,與分隊同機的還有一小批日本乘客。黃海波用日語同他們交談,得知他們是到雷索柳特為去年在北極探險中遇難的河野兵市先生樹一塊碑。河野1997年曾經從加拿大沃得漢特島單人徒步到達過北極點。去年,他又計劃用6年時間徒步從北極點經加拿大、阿拉斯加、白令海峽到日本,探險活動取名“回家”。他去年3月21日從北極點出發,5月中旬同後援人員失去聯絡。

日本探險家和許多國外探險家一樣,一次大型探險活動要經過若干年的準備。植村直己單人駕狗拉雪橇穿越北冰洋,就北極圈內住過好幾年,從打海豹喂狗開始學起。河野行前曾多次到雷索柳特,進行考察、適應性訓練、資料積累等準備工作。因此黃海波一了解,這裡的許多人都與河野相熟。 在雷索柳特,攝製分隊住在愛斯基摩村的“印度人旅館”。1995年記者隨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到北極點時,住在機場邊的“探險者之家”,到村裏拜訪過“印度人旅館”的老闆班賽爾。班賽爾是印度人,第一次到北極是來旅遊。他發現到北極探險的人性格各異,但共同點是堅毅、執著,有備而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班賽爾萌生幫助這些人的願望,就在這裡開設了一家旅館,為北極探險者提供支持。兩年前,班賽爾逝世。他妻子特麗無力單獨經營,把旅館盤給了一家連鎖旅店公司,改名“北方旅館”。 29日,特麗開車帶日本人到預選的碑址,説,這個小高地邊,夏天會形成一個小水塘,會開一些小野花。河野的姐姐、妻子河野順子、“回家”後援會長宮崎等都看好這塊地方。特麗又開車帶人們到另一個地方,人們看到一片十字架,這裡是當地人的墓地。順子走到班賽爾墓前,跪下了。河野1997年到北極點,就住在班賽爾的“印度人旅館”,班賽爾曾傳授給河野許多極地活動的經驗。特麗在所有人身後遠遠地站著,抹眼淚。順子走到特麗身邊,兩個女人的手臂輕輕一觸,兩隻手握在了一起,兩人就這麼站了一會。順子説,在雷索柳特樹一塊碑,是為了感謝當地所有支持過河野的人。 黃海波還了解到,攝製分隊的嚮導彼得去年擔任河野“回家”活動北美地區的陪同,計劃負責從沃得漢特島陪同河野徒步到白令海峽。他説,河野是個執著友善的人。他作為野外工作者是個仔細的人,而河野比他還仔細週全。“回家”活動的基地聯絡員仟浩向攝製分隊介紹:去年5月16日接到河野在冰上的最後一次無線電信號:我遇到了冰裂,正設法通過。17日無消息。18日飛機到達出事地點,發現冰縫邊上的雪橇,但無法降落。25日後援人員乘機降落在冰縫邊,順雪橇的繩子從冰縫下拉出河野的屍體。仟浩説,河野的表情很安祥。河野被空運“回家”到日本四國安葬。

北冰洋上是一片碎冰蓋。1995年,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除了遇到剪切帶並成功地迅速規避外,還使用冰塊搭浮橋通過了兩道大冰縫。今年4月下旬,劉少創在88度線向北極點拖橇滑雪時,遇到大的冰縫,通過時落水,但成功上冰脫險。彼得説,沒有看到劉少創單人無後援滑雪成功到達北極點的正式記錄。這可能是因為劉少創的銥星電話電池和汽油爐兩個關鍵設備出故障被迫返回俄羅斯一次,第二次上冰又是直接從88度線開始,紀錄出現爭議。一個中國人,沒有日本人那樣的訓練條件和後援,能這樣到達北極點,究竟算是成功還是失敗,隨人們評説吧。 攝製分隊原計劃28日到雷索柳特即轉乘雙水獺飛機飛北極點,1995年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轉機僅用3小時。攝製分隊運氣沒那麼好,北極點地區雲層多,等天氣等了兩天。30日,雙水獺從雷索柳特飛到尤裏卡避難所加油後,飛行近5小時到達北極點上空。主駕駛道格和副駕駛尼克恰巧是去年送河野到北極點出發的人。這又強化了黃海波心裏的一種成事在天的感覺。他盯著駕駛艙的機載DPS,在顯示北緯90度(極點位置)時,飛機盤旋,準備降落。就在這5-6分鐘內,天氣起了變化,雲層飄來,無法目視冰面情況。第一次試降離冰面2米時發現冰面有鼓包,道格旋即將飛機拉起。1995年,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在88度線加油時巧遇斯蒂格(與秦大河一起橫穿南極大陸的5個外國人之一)帶領的另一支探險隊,試圖貼近他們降落時,在1米高度發現冰縫,馬上拉起,否則飛機會在冰上連續翻滾。

攝製分隊堅持繼續試降。一小時內,飛機共三次試圖降落,都因冰面起伏不平、視線受雲層限制,被迫放棄。這一小時內,飛機被迫在飛行中從後艙油桶中加油一次,所有人員都因盤旋和顛簸暈機。

無數人把成敗以致生命託付給南北兩極。富蘭克林全隊在北極遇難,斯科特全隊在南極遇難。氣象條件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往年,5月上旬飛機都可以在北極點降落,今年,4月底就完全失去了降落條件。從南極點一路北上的《極地跨越》聯合攝製隊,最北著陸地點為88度浮冰加油站。在北極點上空完成拍攝任務後,返回尤裏卡避難所。

順子在來時路上最後一處賣花的地方德累斯頓買了一束鮮花,放在冰箱裏準備樹碑儀式上用。攝製分隊起飛前,她從花束中抽出一枝開著三朵花的花枝,請分隊放在北極點——河野啟程“回家”的地方。在北極點上空,副駕駛到後艙加油,黃海波一直坐在副駕駛的座位。他打開小窗,凍硬的花枝“呼”地被寒風捲進雲霧。(葉研)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