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6日 14:14)

  【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隊】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隊由長城站考察隊、中山站考察隊、內陸冰蓋(中山站至Dome A)考察隊,格羅夫山地質考察隊、南大洋考察隊和“雪龍”船組成。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隊隊長王德正,長城站站長孫雲龍,中山站站長李果,“雪龍”船船長袁紹宏。第十五次考察隊總人數139人,長城站考察隊員22人,中山站考察隊員40人,內陸冰蓋考察隊10人,格羅夫山地質考察隊4人,南大洋考察隊17人,“雪龍”船46人。第十五次南極考察隊實施“一船一站”考察,即長城站隊員乘機前往長城站,中山站及其他考察隊員乘“雪龍”船赴中山站考察。在“雪龍”船途經澳大利亞弗裏曼特爾港時,2名與中方合作的美國專家登船,3名俄羅斯人和1名澳大利亞人搭乘“雪龍”船前往俄羅斯進步2站。

  長城站考察隊 中國第十五次南極長城站考察隊由16人組成,其中越冬隊員13人,度夏隊員3人。長城站考察隊于1998年12月10日從北京乘加航飛機出發,11日抵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經極地辦駐智利辦事處安排,12日早從聖地亞哥飛往彭塔阿雷納斯,13日上午乘智利空軍大力神C-130飛機抵達長城站。在考察中,一名隊員在尋找遇暴風雪迷途隊員而意外負傷,于1999年3月6日送回聖地亞哥治療;另有2名越冬隊員身體不適,于1999年3月24日隨同度夏隊3名隊員離站返回智利彭塔阿雷納斯,6人于1999年4月2日乘加航離聖地亞哥,4月3日抵達北京。10名越冬隊員繼續留在長城站進行越冬考察。1999年9月,第16次越冬考察隊廚師提前抵達長城站,同第十五次越冬隊員一起工作。第十五次越冬隊于1999年12月18日離開長城站返回智利彭塔阿雷納斯,12月29日離開聖地亞哥,于12月31日抵達北京。

  度夏期間,根據國家南極考察“九五”科學考察計劃,進行了長城站地區環境考察和國際GPS聯測及氣象、高分辨衛星雲圖接收和地震常規觀測等科學考察工作。

  站務工作:完成了新的海事衛星B站和C站的安裝,拆除了原有舊的海事衛星A站。對柴油發電機組和車輛進行了大修,修築了食品庫至碼頭的道路,對部分建築物進行了油漆工作。

  度夏期間,考察隊還接待了以國家海洋局局長張登義為團長的中國政府第五次南極考察團。在考察團的主持下,在長城站舉行了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中國南極長城站”站匾的揭幕儀式。

  中山站考察隊 中山站考察隊40人,其中越冬人員22人,度夏人員18人。考察隊于1998年11月5日乘“雪龍”船離開上海,12月5日抵達中山站。度夏考察工作1999年2月20日結束,度夏工作時間77天,度夏隊員隨“雪龍”船于4月2日返回上海。

  度夏期間,根據國家南極考察“九五”科學考察計劃,進行了野外地質考察、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中山站自然環境過程與環境指示研究,中山站水體、冰藻類的UVB生態效應現場考察、中山站區環境專題研究及氣象、極光、臭氧等科學考察項目。

  完成的站務工程有:新安裝了3台發電機組,拆換了原有舊機組,確保了中山站的正常供電;調試運行了污水處理系統;安裝了新型垃圾處理設備;清除了中山站十多年來的報廢設備、建築和生活垃圾,全部運回國內處理;完成了站區建築的粉刷和油漆工程,並將建築內的暗線改為明線,以利維修和保養。

  越冬隊員22人繼續留站進行科學考察常規觀測和站務維護工作。完成越冬任務後,于1999年12月4日加入第十六次中山站度夏考察隊。

  內陸冰蓋考察隊 考察隊由10名隊員組成,負責人李院生,包括4名科研人員、2名冰芯鑽工、2名機械師、2名中央電視臺記者。駕駛3輛240型雪地車,後拖6個雪橇艙,分別裝有科學考察設備、燃油、食品等75t。

  考察隊于1998年12月15日出發在前464km區段,與格羅夫山考察隊同步行動。12月24日兩隊分開。1999年1月5日到達距中山站直線距離1 000km預定地點,6日又繼續前進1天,在79S位置設立營地。7日小分隊駕駛單車抵達Dome-A(A冰穹)地區,這也是1991年國際實施南極冰蓋斷面計劃以來第一支到達該地區的考察隊。1999年1月15日考察隊啟程返回,于2月3日安抵中山站。該次冰蓋考察歷時50天,成功穿越了200km長的冰裂隙區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該次考察終點位置791 6′4 6〃S、7659′46〃E,距中山站直線距離1 106km,海拔高度3 931m(GPS數據),雪地車行程1 250km,仲夏氣溫-32℃~-37℃。考察隊建立了664km長的冰川學綜合研究剖面,完成了冰雷達探測,建立了16個新GPS精確定位點,在不同高程的典型降雪區設立了5組物質平衡觀測陣。在1 076km鑽取100.6m冰芯1支,在800km處鑽取82.5m冰芯1支,並在沿途進行了系統的氣象觀測和採集了各類雪樣、大氣樣品、氣溶膠樣品等。

  格羅夫山地質考察隊 格羅夫山考察隊員共4人,負責人劉小漢。于1998年12月8日開始進行現場物資卸運和準備工作,配備了2輛雪地車(中途1輛因故障撤出),2輛雪上摩托車及燃油、科學考察設備、雪橇、食品及其他物資等。12月15日16:45齣發赴格羅夫山考察,于1999年2月3日淩晨返回中山站。考察時間50天,總行程2 000km,全程共設置旗標134個,站位14個。其中在格羅夫山區內設置8個站位,累計行程133km。

  南大洋考察隊 南大洋考察隊員共17人。大洋調查共分兩個航段,第一航段從1998年12月16~24日;第二航段從1999年1月12~21日。共完成29個綜合站和兩個48h生物、化學、海洋水文要素的連續站的調查任務。

  “雪龍”船 船員40人,管理及指揮人員6人。“雪龍”船于1998年11月5日駛離上海赴南極,1998年12月5日抵達中山站,1999年2月20日從中山站返航,4月2日抵達上海港。“雪龍”船共航行20 326n mile,兩次穿越西風帶,其中浮冰區航行1 600n mile,破陸緣冰18.3n mile。進行了2個階段的南大洋科學考察任務。“雪龍”船抵達中山站後,在陸緣冰未完全破裂前,通過海冰卸運了科學考察的大型設備和運輸工具,中山站站用燃油等;1999年1月27日至2月5日,陸緣冰破裂後,利用小艇拉回中山站垃圾。共計卸運物資23車次、5艇駁次、各類物資設備100余噸,航空煤油210桶,煤氣罐50個,發電用油242m3及11艇駁垃圾。此外,“雪龍”船還在中山站海域進行海底測繪,首次發現了“中山”錨地。

責編:東子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