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淺説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1日 17:11)
|
|
|
>>>>欣賞漢畫像石圖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
古人所謂“四象”,即青龍(蒼龍)、白虎、朱雀(朱鳥)、玄武,是中國古人信奉的星宿神--四象之神和方位神--四方之神。《三輔黃圖》卷三説:“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到了戰國末年,陰陽五行學説開始系統化,陰陽家鄒衍根據前人的認識成果,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與自然界的辯證關係進一步發揮,提出五色配五方的學説。他認為“木”象徵植物,具有生長的性能,當“盛德在木”之時,便形成春天、東方和“青”的顏色;“金”可以製造工具,具有砍伐的性能,當“盛德在金”之時,便形成秋天、西方和“白”的顏色;“火”具有炎熱的性能,當“盛德在火”之時,便形成夏天、南方和“赤”的顏色;“水”具有寒冷的性能,當“盛德在水”之時,便形成冬天、北方和“黑”的顏色;“土”具有滋生萬物的性能,當“盛德在土”之時,便形成季夏、中央和“黃”的顏色。這樣,鄒衍就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與青、白、朱、黑、黃五種顏色相配。這種説法形成後,以五色配五方的説法便流行起來,例如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而中央黃帝等等。這樣中國古代的四象四方神便正式形成了。
四象四方神首先是作為四方星宿的代稱而出現的。
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內移動的軌道,即“黃道”,古人又將黃道附近的星空分出東南西北四方,並分別用相應的吉祥靈獸代表,即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此即“四象”(表示星的形象)。
古人又將每一象分成七宿,合稱“二十八宿”。
生與再生是中國古代賢哲和帝王們時時思考的重大問題。他們堅信,死是生的極致,死又是再生之始,軀體雖滅,靈魂不泯。於是祈求靈佑的意念便在居所墓葬上表現出來。
俗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格局早在先秦已見端倪:
“飛朱雀使先驅,駕太一之象輿;蒼龍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騁而為右馴。”(《楚辭 惜誓》)
東方蒼龍,即東方七宿構成的星象,是一條騰空而起的飛龍,雙角、三爪四腳、遍體鱗甲,作吞雲噓氣、目空萬物、不可一世之狀。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一種虛擬的綜合性神靈,它變化莫測,氣象萬千,可騰雲駕霧,可遁地入海,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南方朱雀,即南方七宿構成的星象,形類鳳凰,作昂首展翅,蜷足揚尾、振奮有力之狀。朱雀在古人心目中,作為一種矯健的飛鳥,有著神奇的威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故傳説中的黃帝出征之時,要高舉朱雀大旗開道。
西方白虎,即西方七宿構成的星象,是一隻張牙舞爪的躍虎,四腳五爪,怒目短耳,長尾搖搖,作騰雲駕霧之姿。虎為百獸之王,其威自不待言。
北方玄武,即北方七宿構成的星象,是一種複合的靈獸,長蛇盤繞于神龜之上。
龜蛇是長壽的靈物,正好可以象徵國運長久和天子長壽。
對於象徵武力、猛勇的四象,《禮記 曲禮上》卷三孔穎達疏曰:“如鳥之翔,如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四神在漢畫像石裏的的出現,主要是起鎮墓作用,即鎮守四方,驅邪除鬼,保衛墓主和他的靈魂。“四象”,作為守衛四方驅魔避邪的靈物,它們出現在漢畫像石上,表達了對來生充滿信心的漢代先民對吉祥和長壽的祈求。
在秦漢及秦漢之後,四象四方神分別向五個方向發展:
其一,依然與二十八宿結合在一起,用於天文觀測和劃分星區。
其二,四象二十八宿被星佔家和方士用作推測陰陽命運的工具。
其三,道教出現後,亦把四象二十八宿納入它的宗教體系中,例如玄武就被演變為所謂真武大帝。
其四,用於祭祀建築和都城街道或城門的命名,表示四方方位。
用四象四方神命名都城城門和街道,大概從漢末開始。三國孫權在建業(今南京)建太初宮,南面正門叫公車門,東西北三面各開一門,分別叫作蒼龍門、白虎門和玄武門。隋代首都大興城城中間的南北禦道叫朱雀大街,皇城南門叫朱雀門。唐代長安皇城南門依舊叫朱雀門,太極宮北門叫玄武門,著名的唐初“玄武門事變”發生於此。貞觀八年,唐太宗又建永安宮,其北門亦叫玄武門。用四方神命名城市建築,在唐以後便不多見。
另外四象四方神作為一種紋飾,在漢代及漢以後的銅鏡紋飾中獲得豐富的發展。漢代王莽時期,曾流行鑄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規矩鏡。有的四神規矩鏡中還有銘文,如“……左龍右虎辟不羊,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敝金石兮如侯王。”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