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石頭的史詩——走近漢畫像石 > 正文

第一編 豐富多采的社會生活 一 車騎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6日 13:41)

  

等級森嚴話出行

  車騎出行是漢畫中最流行的題材。漢代以前,一車禦四馬被稱為“一乘”,軍力強國被稱為“千乘之國”,“萬乘之國”。車馬變成了最具軍事實力強弱的象徵。漢人愛車馬。車馬在漢代由漢初顯示國力、軍力為目的,到漢中期則成了財富、地位的象徵。貴族官吏出行時,寶馬雕車,簇擁滿道,備具威儀 。那時衡量人的身份、地位不是有車無車,有馬無馬,而是坐什麼樣的車,騎什麼樣的馬。東漢明帝時,百上朝,“車如流水,馬若飛龍”。漢武帝時為炫耀帝國的顯赫,不僅革新改造了各種兵車,而且大量製作宮廷和官府用車,嚴格規定了車輿的使用管理權限,在用途和尺寸等方面均有了較細、較明確的分類。《後漢書與服志》中有詳細記載。但在那“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為了追求鮮車怒馬,車轔馬嘯的威嚴,有些官吏、富豪大商、大莊園主,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勢、財富,在墓裏僭越建造刻畫的大有人在。這也就是説,在漢畫像石上出現的車輛,並不能非常確鑿地證實墓主人的身份。

  輜車:有蓬,蓬呈圓拱形,只掩頂和兩邊,前後不蔽,多為官家婦女乘坐。

  軒車:軺車施帷,四週有屏蔽,並自車蓋而下連接兩側座廂。古代貴族和官吏家的婦女外出,怕人家看見,故加蓬遮掩,公主皇妃多乘此車。

  斧車:古為戰車,也作為出行時前導之車。是一種輿上無蓋的“輕車”,車上可放置斧、矛、戟等武器以及幡遊旗幟等裝飾物,斧車也是公卿之下,縣令之上官吏出行時的前導車。

  軺車:車廂四週敞露,有華蓋,無武器,人坐車上可以四顧了望,車廂小,車速快,屬輕便常用之車。

  加幡軺車:即軺車加一對車耳,車廂兩邊可加翻折的擋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如奉祿二千石的官吏,一對車耳均為紅色,而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則只在左車耳上涂有紅色。

  轓車:它比軺車只增加一對車耳。

  安車:《禮記曲禮》鄭注:“安車,坐乘,若今小車也。”也就是説安車特指坐乘之車。安車常駕四匹馬。諸侯王所乘。此車有“羽蓋華蚤”,而且在車衡上立一鳥,與《後漢書輿服志》所説“鸞雀立衡”之制正相符合。這是漢畫中見到的最豪華的車子。

  鼓吹車:鼓吹車和斧車一樣,也是儀仗用畫。河南唐河針織廠畫像石墓的出行圖中有鼓車,車輿中樹一建鼓,羽葆飄揚,一鼓吏持槌擊鼓,開道前行。漢代還有合鼓和吹奏樂器于一車者,山東長清孝堂山石祠的大王車出行圖中的鼓吹車就把車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二鼓吏侍槌擊建鼓,下層四樂手兩兩對坐吹奏樂器。此車駕雙馬,車蓋飾龍首飄帶,甚是豪華。

  大車:漢畫中的大車一般直轅,無蓋,車箱較大,駕牛。

  輀車:這是一種喪車,用於載運棺柩,在漢畫中也不多見。《説文》:“輀,喪車也。”本書收錄的江蘇沛縣龍固漢畫像石《出喪圖》裏就有一輛輀車。此車四輪,蓋作鱉甲狀,由牛牽引。

  最常見的駕車動物是馬。漢畫中的駕車之馬以一匹為最常見,少有二匹、三匹、四匹者。其他動物也比較少見,其中有牛,一般駕大車;羊和鹿,一般駕小車。

  一般是二龍駕一車。

  虎,河南南陽畫像石上的雷公車即由虎駕。

  魚,海靈和河伯出行時,一般由三條魚駕一車。

  鳥,山東嘉祥縣嘉祥村出土的一塊祠堂畫像石上有三鳥拉一車的圖像,車輪為雲狀,車上坐二仙人,前為馭手,後為主仙。

  駕車的動物還有不常見的鯨、獅等。

  車騎出行圖中,一側刻有一人,雙手捧盾,躬身作迎賓狀,即亭長。秦漢之制,鄉間十里一亭,設亭長和亭卒。亭長除“禁盜賊”之外,亦擔負送往迎來,掌開閉掃除之職。還有持板躬 迎的,執戟門衛的,擁彗相迎的。擁彗是迎賓的禮節之一,迎接尊貴的人,先用掃帚清道,以示敬意。

  以車騎場面為例,即有包括了仙人鬼三界在內的四種解釋,即:一墓主升仙通往仙界的行伍,二、墓主生前的威儀,三、墓主對冥界豪華生活的渴求,四、墓主前往地上祠堂享受祭品的行列。


  

一一軺車四魚

本篇文章共有 10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