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民俗頻道 > 再看草原——中國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系列談 > 相關文章 > 正文

內蒙古地區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3日 15:25

  

內蒙古博物館 趙愛軍

  青花瓷,是指在瓷胎上用氧化鈷顏料,按照所要求的紋飾圖案進行繪畫,然後再施透明釉,在高溫爐一次燒成,呈白地蘭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器色澤鮮艷,呈色穩定,紋飾永不脫落,在元明清三代很盛行,也為人們所珍藏和喜愛。

  從六十年代以後,在內蒙古地區發現了十幾件元代青花瓷器,主要有:內蒙古博物館館藏青花瓷罐一什和青花大瓷盤一件;呼和浩特市博物館藏有青花高足杯一件錫盟多倫縣文化館收藏青花盅兩件;赤峰市翁牛特旗文館所收藏青花高足杯兩件、青花玉壺春瓶一件;赤峰市松山區文管所藏青花高足杯兩件;赤峰市林西縣博物館藏青花高足杯兩什、青花碗一件、青花盤一件;通遼市博物館和文物商店各藏玉壺春瓶一件;烏蘭浩特市文物站藏藏青花碗一件。此外,在阿盟額濟納旗綠城子遺址和伊盟烏審旗三岔溝古城內發現許多元代青花瓷片。

  從以上館藏元代青花瓷器看,數量名列全國目前已發現元代青花瓷器的前列。青花瓷最早發現于江蘇揚州唐城遺址,出土有青花瓷枕殘片,經過宋代至元代青花瓷燒製成功,跨入了彩繪裝飾為主的新時代,成為元代以後瓷器生産的主流。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出土于包頭市燕家梁,現藏于內蒙古博物館。直口,卷沿,短頸,鼓腹,圈足。頸部繪纏枝花卉,肩部繪石榴花,腹部繪纏枝牡丹紋,肩部繪石榴花,腹不會繪纏枝牡丹,—卜腹部襯以蓮瓣紋。繪畫技術嫻熟,紋飾層次分明,畫面飽滿。高29、口徑22厘米(見照片)。

  青花鴛鴦紋盤,現藏于內蒙古博物館。敞口,曲邊,弧腹,圈足。盤內沿繪水波紋和雲朵紋,內底四週繪六個大雲朵,內底分別繪六組圖案,有鴛鴦戲水,蓮花出水,瑞鹿踏水,白鷺戲水,中央雲曲連弧紋內繪蓮花雙鷺紋。圖案豐滿,胎質較白,釉色光潤。高7.3、口徑40厘米(見照片)。

  元代青花瓷器製作精美,頗具特色。首先,胎中氧化鋁含量明顯增加,採用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瓷胎堅硬。由於含鐵量高,器物露胎處伴有火石紅,腹部用手觸摸,感覺有一週突楞。其次,胎質凈清,色較白,成色為白中閃青。其三,青花的著色劑除用國産青料外,也用進口的“蘇泥勃青”料,使器物色澤鮮艷,色重處有暈散現象。其四,構圖豐滿,層次分明而繁密,紋飾取材廣泛,有行龍、飛鳳、鴛鴦、瑞鹿、白鶴、纏枝牡丹、石榴、仰蓮、束蓮、如意雲朵等。其五,器型有高足杯、罐、盤、碗\瓶、盅等。既別於唐代雍容富貴之形,又不同於宋代精巧秀麗之態,具有渾厚又嫵媚雅致的特點。

  內蒙古地區發現的元代青花瓷器,多為從南方的景德鎮傳入,為北方草原地區增添了瓷器藝術上的奇芭,對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