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民俗頻道 | 專題首頁 | 系列在線 | 網上展覽 | 相關文章  
New Page 1

內蒙古地區大事年表6000 B.C. — A.D.1911)

公元紀年     歷代王朝

約公元前10000

公元前2100

新石器時代

公元前6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內蒙古東部出現“興隆洼文化”。

公元前5000年:赤峰市敖漢旗“趙寶溝文化”。

公元前4000年:形成“紅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紅山文化”出現大型祭壇。

公元前3500年:東部有“富河文化”,西北部有“廟子溝文化”。

公元前2300年:烏盟涼城有“老虎山文化”。傳説堯舜時期北方有山戎、獫狁等少數民族。

約公元前2100

公元前1600

夏朝

公元前2000年:進入青銅時代。東部有“夏家店下層文化”。中南部為“朱開溝文化”,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即出現於此。

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701年:北方活動著獫狁、鬼方等民族。

約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27

商朝

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201年:東部地區出現“夏家店上層文化”。

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101年:商周之際,東部出現“魏營子類型文化”。

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1年:夏家店上層文化時期,出現了犬戎等民族。

約公元前1027

公元前770

西周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901年:周的統治範圍已達朔方(今鄂爾多斯高原)。相傳北方有東胡、山戎等民族活動。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在這時十分發達。

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801年:夏家店上層文化鼎盛時期。

公元前770

公元前475

春秋時代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約春秋中期,夏家店上層文化衰亡。鄂爾多斯式青銅器也約在公元前500年結束。

公元前475

公元前222

戰國時代

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內蒙古境內開始有匈奴活動。20世紀70年代在今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桃紅巴拉、巴盟烏拉特中旗魯斯太等地都發現有戰國時期匈奴墓葬。

公元前320年(秦惠文王五年):秦惠文王率兵進入鄂爾多斯高原,修長城,設雲中郡(今托克托縣古城村)。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十九年):趙武靈王破林胡、樓煩等族,並修長城。

公元前300年(燕昭王十二年):燕將秦開北襲東胡,修燕長城。

公元前222

公元前202

秦朝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大將蒙恬率軍擊退匈奴,佔河套,置44縣,屬九原郡、雲中郡。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秦始皇死後,匈奴頭曼單於率眾南下,並以頭曼城(今巴盟烏拉河以北)為中心建立了北方民族第一個國家政權。後,冒頓殺其父頭曼,自立為單於。

公元前202

公元8

西漢

公元前206年(漢王元年):匈奴擊敗東胡。東胡解體,分成烏桓、鮮卑二部,匈奴繼而收復河套。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被匈奴圍于平城白登山。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匈奴攻破月氏,控制西域各國。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迫使其統治中心退至漠北。

公元前58年(神爵四年):匈奴內亂,五單於爭立,匈奴人歸漢者眾。

公元前54年(五鳳四年):匈奴分為南、北二部。南匈奴呼韓邪單於降漢稱臣,漢帝賜其“匈奴單於璽”金印。

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西域都護甘延壽、陳湯襲殺北匈奴郅支單於,匈奴統一。

公元前33年(竟寧元年):呼韓邪單於請漢和親。王昭君出塞,使漢與匈奴間6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

公元前25

公元前220

東漢

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再度分為南、北二部,南匈奴單於奉漢稱臣。南匈奴不斷南移,與漢族及其他民族雜處,並逐漸融入各族之中。

公元89(漢和帝永元元年),東漢大軍深入漠北,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單於率殘部西徙。

公元156年(永壽二年):鮮卑大人檀石槐盡據匈奴故地,統一大漠南北。

公元220

公元280

三國

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鮮卑拓跋力微遷都至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諸部歸服。

公元265

公元589

兩晉南北朝

西晉(公元265316年)

東晉(公元317420年)

南朝:

宋(公元420479年)

齊(公元479502年)

梁(公元502557年)

陳(公元557589年)

北朝:

十六國(公元304439年)

北魏(公元386534年)

東魏(公元534550年)

西魏(公元535557年)

北齊(公元550577年)

北周(公元557581年)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永熙元年):晉以劉淵為匈奴五部大都督。時塞外匈奴、雜胡20余萬人先後入塞。

公元304年(永安元年):匈奴劉淵稱漢王,起兵反晉,建漢國。

公元310年(永嘉四年):鮮卑拓跋猗盧稱大單於,建代國,晉封其為代公。

公元338年(代建國元年):拓跋什冀犍即代王位,置官立法,使鮮卑拓跋部初具國家規模。

公元340年(代建國三年):拓跋什冀犍在盛樂(今和林格爾)建宮殿,代國開始有定居的政治中心。

公元344年(前燕八年):前燕慕容皝吞併宇文部,控制希拉木倫河、老哈河一帶。

公元376年(前秦建元十二年):前秦滅前涼及代國,統一北方。

公元383年(前秦建元十九年):淝水之戰後,北方再度分裂。

公元386年(北魏登國元年):鮮卑拓跋珪複國,號“北魏”,定都盛樂。

公元407年(夏龍升元年):鐵弗匈奴赫連勃勃建“大夏”,佔有鄂爾多斯高原大部,後為北魏所滅。

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北魏統一北部中國,北朝開始。內蒙古有契丹、庫莫奚、烏洛侯、室韋、柔然及突厥等族活動。

公元443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烏洛侯使者朝北魏,告其居地西北有拓跋鮮卑石室(今海拉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拓跋濤派李敞前往祭祀,刊刻祝文。

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禁胡服及鮮卑語,皇族改姓“元”。

公元552年(西魏元欽元年):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大敗柔然,稱伊利可汗。後滅柔然,盡得其地。

公元572年(北周天和七年):木桿可汗死,突厥分成東、西二部。

公元581

公元618

隋朝

公元599年(開皇十九年):東突厥發生內戰,突利可汗奔隋,改稱“啟民可汗”。

公元618

公元960

唐朝及五代十國

公元630年(貞觀四年):唐滅東突厥,征服大漠南北。內蒙古境內契丹、奚等族歸附唐朝。

公元682年(永淳元年):雲中都督府突厥首領阿史那骨咄祿據黑城叛唐,建立後突厥。

公元745年(天寶四年):回鶻攻殺後突厥白眉可汗,佔突厥舊地。

公元840年(開成五年): 回鶻被黠嘎斯人瓦解,南下附唐。

公元907年(天祐四年):契丹耶律阿保機稱帝,都臨潢(今巴林左旗)。

公元916年(遼神冊元年):契丹建元,936年改稱“遼”。

公元960

公元1279

兩宋與遼金

公元1007年(遼統合二十五年):遼遷都中京大定府(喀喇沁旗南大明城)。

公元1038年(西夏大慶三年):党項族李元昊建西夏,疆域包括內蒙古阿盟、巴盟和鄂爾多斯市。

公元1115年(金收國元年):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金國,屢攻遼。

公元1125年(金天會三年):金滅遼,統轄北京路大定府、臨潢府路及西京路。

公元1127年(金天會五年):金滅北宋。

公元1271

公元1368

蒙古國(公元

12061271年)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元年):鐵木真建蒙古國,稱“成吉思汗”。

公元1219年至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十四年至十九年):成吉思汗西征,攻入花剌子模。再進入印度邊境征服欽察、康裏。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成吉思汗滅西夏,是年卒。子窩闊臺即汗位。

公元1234年(窩闊臺汗六年):蒙古聯宋滅金。

公元1235年至公元1242年(窩闊臺汗七年乃馬真皇后稱制元年):蒙古建都和林,拔都開始第二次西征。

公元1236年(窩闊臺汗八年):蒙古發行交鈔。

公元1251年至公元1259年(蒙哥汗元年至九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四弟忽必烈總管漠南。六弟旭烈兀西征,攻入巴格達、大馬士革,在埃及受阻而止。

公元1206年(中統元年):忽必烈于開平(今內蒙古錫盟正藍旗)稱大汗,並以八思巴為國師,創制蒙古新文字及印行“中統寶鈔”。

公元1264年(至元元年):遷都燕(今北京),稱大都。政治重心始移向中原。

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蒙古改國號“元”。

公元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滅宋。

元朝

公元1368

公元1644

明朝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軍北伐,元順帝逃至和林,“北元”開始。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韃靼部鬼力赤殺坤帖木兒汗,北元亡。韃靼復與明通好。

公元1449年(正統十四年):瓦剌部也先侵明,明英宗率軍親徵,全軍盡歿,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

公元1570年(隆慶十年):俺答降明。次年,明廷授俺答子弟及各部酋長官職。

公元1636

公元1911

後金(公元1616年—1636年)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先後三次親徵蒙古噶爾丹部,最後噶爾丹死,其部降清。

公元1691年(康熙三十年):蒙古喀爾喀部降清。

公元1802年(嘉慶七年):清廷派員主理蒙古各部會盟事務。次年,下令禁止在蒙地墾殖。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