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梁祝傳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3日 15:21 來源:人民日報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祝傳説在中國家喻戶曉,在世界範圍內也已廣泛流傳。梁祝傳説可以説是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然而,同樣體現了人類對愛情的忠貞精神的“梁祝”,不單比“羅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內容也曲折生動得多。

  故事表現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結合含恨而終的婚姻悲劇。梁祝傳説記載的最早文獻,見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第一次記下“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的事。晚唐張讀的《宣室志》記載了這個故事的全貌,名為《義婦冢》,其基本情節是: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于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明代馮夢龍輯的短篇平話集《古今小説?李秀卿義結黃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寫到梁祝死後化蝶。

  據專家考證,梁祝傳説起源於1600多年前的浙江省寧波鄞州,梁山伯原為鄞縣(即鄞州)縣令,清正廉潔,辛勞過度,病死任上。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宋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中,還明確記載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廟時間,説梁山伯終年21歲,尚未婚配。

  梁祝傳説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風楊柳,纏綿悱惻,這種柔美的藝術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審美心理特點,也顯示出梁祝傳説産生的地域環境特色;奇麗的情節結構體現了人類對於愛情的忠貞精神;梁祝傳説在流傳過程中被鼓詞、故事、歌謠、傳奇、木魚書、戲劇、曲藝、音樂等藝術形式接受,從而使梁祝傳説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中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和非物質文化藝術,並形成了龐大獨特的梁祝文化;久而久之,梁祝傳説已衍化為寧波鄞州當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然而近20年來,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影響,梁祝傳説面臨傳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傳説的傳承者、説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於梁祝傳説,故而急需進行保護。

  梁祝傳説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被作為真實的事件附會于多個不同的地區,而梁祝也便兼有了多種不同的戶籍。就目前來看,全國至少有梁祝墓9座,梁祝讀書處6個,梁祝故里究係哪?近年來大概是出於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現實考慮,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濟寧、河南汝南等地就此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筆墨官司。可喜的是,不久前浙江、河南、江蘇、山東等四省六市的梁祝申遺代表共同簽署了《梁祝申遺寧波共識》。梁祝傳説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文邊)

責編:郭翠瀟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