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民間銀飾精品鑒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0日 15:42 來源:人民日報

 盤長纏枝紋鎏金鑲珊瑚銀冠 蒙古族(清晚期)

  

  開卷有益

  自古以來中國人以黃金白銀為財富的象徵,因為它們既可珍藏,又可以代表身份地位,在古時候尤其在喜慶節日為不可缺少的禮品,在民間的使用較為普遍,同時,它不同於書畫,也不是文人抒情吟詩、寄託情懷的工具,但是製作金銀器飾物必然經歷燒煉、雕、鏤、打磨等程序才能完成,它們來自民間,蘊藏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感情,代表了勞動人民的歡樂與企盼。我國的銀首飾、銀器的使用大致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據考古資料顯示,在我國多處戰國墓葬中出土有許多銀飾品。如:河南輝縣戰國墓中,曾出土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山東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中出土有猿形銀飾。陜西神木納林高免戰國晚期匈奴墓中出土的銀虎銀鹿、銀盃等?山東淄博窩村西漢齊王劉襄墓中出土有漢代銀器一百多件,其中有秦始皇三十三年製造的鎏金刻花銀盤等,都反映了秦漢時代銀器製作的高超水平。唐代是我國銀器製作的繁榮時期,據考古資料顯示,此時期的銀器製作不僅品類多,且分佈地區廣泛。紋飾精細,設計做工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到了宋、元時期,銀器製品逐漸開始商品化,貴族、富商們所用的銀飾品開始在民間流行,品種也逐漸增多,其風格比前代更趨活潑而富有生活氣息。題材有花鳥魚蟲,樓臺亭閣,植物紋樣,吉祥圖案等各種紋飾,器物設計新穎、造型優美、工藝製作精湛,鑄、刻、雕、焊技術都得到了提高。到了明清時期,我國金屬工藝得到了空前發展。金銀飾物,器皿種類日趨豐富,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花樣圖案也更為精美。明宣德年間,鑄造局專門制定了工匠制度,規定各地區的工匠需輪流到京城服役三個月,專門為宮中製作金銀器物,從而更加促進了金屬工藝的發展。隨著金屬工藝水平的快速提高,明清時期金銀器開始從達官貴族、富賈商人的府邸進入尋常百姓家,銀飾文化在民間落地生根,銀作坊逐漸成為一種民間職業而越來越興盛。品種方面出現了很多可以把玩的小型器物,如銀煙盒、銀粉盒、銀香爐、銀手鐲、銀筷子、銀鎖、銀梳子、銀簪、銀釵、銀首飾、銀頭飾、銀耳飾等,各種工藝技法都得到了很大改進,在清代更是大放異彩。至民國初期,銀器的製作工藝多樣化,應用範圍更加廣泛並且日趨普及,使民間銀飾得到了長期的發展與進步,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實物。多少美麗的傳説,吉祥的圖案,包括銀飾中的戲曲故事,文化內涵,紋飾設計,實實在在地豐富了民間大眾生活,而且根深蒂固地幾百年幾千年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給民間民俗文化留下了最寶貴的資料。一個戒指,一對銀鐲,一隻頭簪釵不但給人添加了美麗,有很多都具備了傳情達意的功用,是禮物,也是信物,這種東西至今仍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流行。而且愛好的人群越來越多。同時,這些將要失傳的傳統工藝作品已成為當代藝術設計的有益借鑒。

  發飾

  古代發飾,即“笄”。古代男女均留長髮,簪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髮或弁冕的。“弁”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簪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簪的材料以骨為主,漢代開始出現象牙簪、玉簪,還在簪頭上鑲嵌綠松石。

  唐宋元時期的簪則大量用金、銀、玉等貴重材料製作。銀簪的製作工藝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盤花是用細銀絲編結而成。簪頭的雕刻有植物形、動物形、幾何形、器物形等,造型多樣,其圖案多具有吉祥寓意。

  頭飾

  蒙古族鑲珊瑚銀冠分銀鑲珊瑚、銀鎏金鑲珊瑚、銀鑲珍珠,最講究的是鑲翡翠、紅藍寶石的,現存於世上的已很少。在清代、民國時期是女子最高最好最時尚的嫁粧,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銀飾頭冠。

  盤長是佛教“八寶”之一,圖案由模擬繩索編結而來,紋樣盤曲連接,無頭無尾,無終無止,寓意源遠流長、福澤永濟,故稱“盤長”或“盤腸”,在吉祥裝飾中應用極為廣泛,建築的窗欞、欄杆,以至紐扣、佩飾都可做成盤長樣式。

  頸飾

  頸飾

  長命鎖是頸飾的一種,又稱“長命索”、“百家鎖”。起源於古代“長命鏤(縷)”或“百索”。原為古代江南地區民俗,在端午節以五彩帶結成各種形狀,繫於手臂,用以辟邪,名曰百索。以後彩線演變為“珠兒結”。明以後,逐漸成為幼兒最普遍的一種頸飾。清代長命鎖多以銀製作,上部為項圈式,下部為墜飾物。墜飾物形狀多樣,有鎖形、如意形、蝴蝶形、“麒麟送子”形等,正面多鏨刻吉語文字,如“長命富貴”“五子登科”等。長命鎖多為少年男女頸飾。

  手飾

  指環又稱“戒指”、“約指”。大約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直至今天仍是人們最普遍的一種手飾。兩千多年來,指環的造形變化不大,除光素無紋的指環外,裝飾手法有鏨刻圖案、雕鑄吉文瑞獸、鑲嵌鑽石珠寶等。一隻指環由多只指環組合,稱為三連環、四連環、五連環、九連環等,還有的在戒指上挂綴小鈴鐺。

  手鐲是手飾的一種,又稱釧鐲、跳脫、條脫、臂釵、腕闌等。手鐲最早出現于漢代,唐代已很流行,至明清及近代,婦女戴手鐲已很普遍,以各種材料製作,裝飾風格多樣。其中以貴重材料製作,工藝複雜的手鐲較有特色,或以金、銀、木等為骨,包金鑲銀;或盤絲疊絲,鑲嵌以珠寶、雕刻鏨鏤,繁瑣豪華。

  耳飾

  耳環大約出現于晚唐時期,至五代、宋初,漢族婦女戴耳環已很普遍。今少數民族中阿昌族、黎族婦女多戴耳環,並且直徑較大。海南島黎族婦女戴的耳環直徑達18厘米,每耳戴十幾個耳環,從大到小一環套一環,非常獨特。

  耳墜也是一種耳飾,又稱墜子。最早的實物為河北省定縣華塔遺址北魏石函中出土的金耳墜一對,耳墜長9厘米,主體為金絲編成的圓柱、小金球、圓金片及由鎖鏈連結的圓錐體組成。北京定陵地下宮殿出土的明神宗孝靖王太后的一對金耳墜最有代表性,主題為月宮中搗藥的兔子。

  帶飾

  帶飾主要指懸挂在腰帶上的實用物及裝飾物。

  古人在腰帶上的懸挂物品類繁多,統稱為“佩飾”,如佩玉、佩魚、香囊、佩印、荷包、熏球、銀腰挂與吉祥物等。銀腰挂起源於古人為自衛與生活方便而隨身攜帶的日常用品,男子多懸挂小型武器及點火用具,女人則佩帶針線筒之類的生活用具。其中有些項目演變成純粹的裝飾用品。

  服飾

  服飾品中的銀飾包括銀帽飾、銀扣子等。

  銀帽飾民間俗稱帽花,帽花是指裝飾于帽上的飾物,多用於小孩出生或小孩滿月、滿周歲等喜慶節日,大小排列成組。還有一些婦女用的帽花,以團花、團壽、團鶴、福祿壽喜、牡丹、菊花、蜘蛛、蝴蝶等圖案為主。多為老年婦女所用,很多是婆婆做壽時兒媳贈送的祝壽禮物。

  銀扣子古代服飾之一,佩戴者根據個人信仰和追求選擇不同造型的扣子,達到祈福求吉的目的,如求喜、求福、求財、求平安、求吉慶、求子等。如銀魚扣寓意連年有餘,銀壽桃扣寓意長壽、銀元寶扣寓意財富,銀蓮花扣寓意一品清廉,銀佛手扣寓意福壽等。

  生活器具

  生活用具主要指銀器皿等。

  銀質器皿是除銀首飾以外,銀飾品中的一大類別。銀質器皿多為貴族、宮廷中使用,造型繁多,工藝精湛,品種有碗、盆、罐、盤、熏爐、酒壺等。(王金華 文/攝影)


  

蓮花形長命鎖(清)


  蓮花形百家姓長命鎖(清晚期)河北


  麒麟送子鍍金長命鎖(清)


  二龍戲珠黑瑪瑙手鐲(清)


  點藍壽字空心手鐲(清)


  花卉紋點藍耳環(清)


  雙喜點藍耳墜(清)北京


  銀冠局部


  金玉滿堂點藍耳墜(清)


  蝴蝶式腰挂(清)


  貓蝶相戲腰挂(清末)


  蒙古族腰刀佩件───火鐮(民國)


  鎏金帽花(民國)山西


  福如東海銀扣子(民國)陜西


  蝶戀花銀扣子(清)


  點藍銀罐(民國)


  四藝紋圍棋罐(清)


  銀冠局部


  香熏三足爐


  點翠花卉簪(清)


  點翠簪(清)


  琺瑯彩蝴蝶紋簪(清)


  花卉紋銀梳子(清)


  麒麟送子鍍金長命鎖(清)


  五子登科長命鎖(民國初)


  

  

責編:郭翠瀟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