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祈福禳災“跳於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4:30 來源:人民日報

年都乎村土族群眾“跳於菟”

  流傳于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儺舞,是人類早期文化和民間藝術的“活化石”。至今尚存在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河畔年都乎村土族群眾中的“跳於菟”,即“跳老虎”,就是這樣一種古老而又極富生命力的珍貴古文化遺存。

  “年都乎”這一村名是藏語,意為“霹靂炸雷,消除魔孽”。土族群眾跳“於菟”活動是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日舉行的較大規模的驅魔逐邪的祭祀。為何這裡的人們每年都要“跳於菟”?為何他們不跳其它動物而非要“跳老虎”?這是因為土族繼承和保留了古羌部族“崇虎”、以虎為圖騰的遺俗。古羌部族認為老虎可以驅除一切邪惡、疾病,給人們帶來新一年的吉祥和平安;而定於農曆十一月二十日,是因為土族相傳這一日為“黑日”,是一切妖魔鬼怪興風作浪的日子,所以一定要在這一天借助諸神之力,由“老虎”到各家去驅鬼逐邪。

  “於菟”儀式定於二十日下午二時前後舉行。年都乎村的土族百姓上午便集中在該村寺院裏進行誦經活動,當時辰到正午時,每家的男主人集中到山神廟舉行敬神和煨桑儀式。山神廟內供奉的是“二郎神”,年都乎村的百姓認為全村得以安寧、五穀豐登,全靠“二郎神”的保祐。“煨桑”是土族和藏族地區常見的一種祭拜形式,信徒們在不同規格的煨桑爐內放置松柏枝、炒麵、酥油和白糖等,然後點燃煨桑爐獻祭,濃煙滾滾,飄向天穹,帶去人們真誠的祈願,祈求神靈的保祐。

  “於菟”舞是由7名男青年表演的,舞者在表演前要做一番特殊的準備工作。首先脫光上衣,將褲腿卷到大腿根部,赤身露腿,用紅辣椒面和煨桑台中的爐灰塗抹全身。然後,由本村的化粧師用鍋底黑灰和黑色墨汁將舞者面部畫成虎頭狀臉譜和虎皮斑紋,腿部則畫成豹皮斑紋,背部呈水紋狀。頭髮上扎如刷,朝天立起,似虎狂怒狀。此外,還將羊腸洗凈後用角吹起挂在脖子上。舞蹈時,舞者雙手各執兩根長約2米的樹枝桿為道具,樹枝上端結有書寫鎮邪之意的經文白紙。7名“於菟”化粧完畢後,在“拉哇”(藏語,意為神人,與法師、薩滿巫師同類人物)的帶領下來到山神廟內向神跪拜。拜後,廟主給“於菟”們飲酒,一可為赤身露體的“於菟”驅寒,也可幫助他們進入到宗教祭祀舞蹈的表演者需要的狂熱狀態。“拉哇”向眾“於菟”傳達神的旨意,賦予神力後,“於菟”不再與人講話,而成為驅魔逐邪的神虎。聽罷誦經,眾“於菟”來到煨桑臺前圍圈做舞,以示神力。

  此時,突然幾聲槍響或鞭炮數聲,眾“於菟”與村民一道快速下山進入村莊。這時家家院門緊閉,院內擺放著煮肉、圈饃、酒、果品等各種食物。“拉哇”和兩個老“於菟”在村口或巷道裏不斷擊鼓起舞巡視,以防妖魔逃去。另5隻小“於菟”則跑遍每家每戶,驅趕村民家中的妖魔。特別指出的是,“於菟”必須翻墻越入村民家中;進院後不斷在各房間跳來竄去,驅趕妖魔。他們見肉就叨,見饃就拿,享用人家專為他們準備的供品。而後把數個圈饃套在手中的樹枝上,口中叼著大塊生肉,又翻墻越院至另一家。在村民們看來,“於菟”從誰家拿走或吃了任何東西,都被認為是驅走了隱藏在自家的妖魔,預示著來年人畜平安、吉祥。

  當“於菟”們轉完整個村子時,時辰已近太陽落山,“拉哇”與兩個老“於菟”站在村內巷道中,一邊敲鑼打鼓,一邊接受村民們的大餅、牛羊肉、白酒等供品。驅除了妖魔之後的“於菟”們這時手持串滿圈饃的樹枝,口叼鮮紅的生肉,以“墊步吸腿跳”的動作舞向村口。此時,觀賞的村民們齊放鞭炮,“於菟”與村民們一道歡呼驅魔逐邪的勝利。而後,眾“於菟”在鳴炮聲中快速衝向隆務河畔,在結冰的河面上鑿開幾個大窟窿,用冰冷的水洗去全身的虎紋,更重要的是洗去了村裏的邪氣。與此同時,“拉哇”在村外河灘誦經焚紙,表示將妖魔徹底燒盡。河邊的“於菟”洗凈全身後,穿起衣服暖身,然後將村民的供品平分,其中,部分供品則被倒進隆務河內。至此,整個祭祀儀式全部結束。

  “於菟”的舞蹈語匯與節奏相對單一,它是一種原始擬獸舞在當代土族民俗活動中的形態表現。擬獸舞與原始人的狩獵生活緊密相連,是原始舞蹈中最常見、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年都乎土族的“於菟”舞則完全失去了狩獵生活的那種功能,成為當地民間祭祀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它的全部意義是“驅魔逐邪,祈求平安”,它是原始人萬物有靈的宗教文化觀念在民間藝術中的遺存。“於菟”舞是一個極具人文價值又很獨特的文化現象。(小苗)

責編:郭翠瀟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