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泥塑玩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7日 14:07 來源:國際在線

  中國中部河南省有一種被稱為“泥泥狗”的泥玩具,烏黑底色,能作哨子吹。泥泥狗有許多品種,其中泥猴最多,有“人祖猴”、“人面猴”、“抱膝猴”、“抱桃猴”、“搬腳猴”、“貓拉猴”、“扛鋤猴”、“打火猴”、“兜肚猴”、“猴抱猴”等。

  在悠久的地方歷史文化背景下,各種泥泥狗玩具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而不僅僅是一種泥玩具。

  圖中泥猴以單片泥模印製正面,後背用手捏成平面,後尾部捏出尾巴支撐,可以直立。背面頭部和尾部有孔,可以吹哨。泥猴的裝飾描繪集中在面部和腹部,面部只簡單描繪五官,即像人又像猴。腹部裝飾則與生殖有關,以點、線為主要組織形式,圖案規矩。泥猴尖嘴長鬚,圓眼紅臉,上身誇張,下肢縮簡,似人似猿,簡單洗練的造型,頗具傳統的神秘意味和深刻內涵。


  

  中國中部河南淮陽地區較多雙頭形象的禽獸類泥玩具,它的成型方法以手捏為主,全部工藝過程分為“打泥”、“搓坯”、“成形”、“染色”、“畫花”五個步驟。涂染底色的方法不是逐個完成,而是成批的“浸染”。泥胎晾幹後“畫花”,畫花時不用毛筆,而是用一根削尖的高粱秸蘸上顏色勾畫,線條挺括飽滿,沒有毛筆涂染的大面積的色塊。在烏黑的底色上,用大紅、綠、白、中黃彩繪,色彩鮮艷飽和而又沉著。


  圖中的泥豬造型較為奇特,一頭豬在另一頭豬的頭上,兩頭豬的形象為連體,想像誇張,多以短直線和點繪畫,以白顏色為主,兩眼呈圓環形狀,鼻子長短大小不一,耳朵大小方向也不想同,變化中富有情趣。粗獷幽默之中,刻畫細緻又不拘謹,施色不多,但色彩感覺又豐富突出。


  中國中部河南省浚縣泥塑的發展和流傳與當地民俗有關,泥玩具在當地通稱“泥咕咕”、“唧唧咕咕”、“咕咕雞兒”。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七月十五鬼節,浚縣廟會上有大量的泥哨、咕咕雞兒出售,多為婚後無子或祈求多子多孫的農村婦女購買。

  浚縣泥玩主要以捏塑為主,用筷子刻劃,晾幹後施彩。一般以煙鍋黑、深棕色或大紅做底色,再以玫瑰紅、中黃、粉綠、白色等描繪紋飾,色彩古樸,造型古奧,題材多樣。

  圖中為民間傳説中八仙之韓湘子、張果老、漢鐘離人,人物形象天真、稚拙,富有童趣,特別是張果老倒騎驢的造型,其色彩古樸又對比鮮明。八仙在民間有許多不同材質、不同風格、不同藝術手法的形象塑造,表現了民間藝人在氣質、秉性、愛好、審美理想等方面的不同。此八仙人物無神仙肅穆之態,頗似農夫村民。


  浚縣的泥玩具大都是聲響玩具,以珍禽瑞獸、人物的造型為主。最多的是動物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駿馬,有大紅馬、大黑馬、雙頭馬、小馬等,造型誇張,威武神氣。而人物製作相比之下規模較小,品種主要以戲文故事、神話傳説人物為主。

  這一組八仙人物彩色泥塑是較常見的表現題材,人物造型各具特色:人物或坐或立、或靜或動,神色表情生動自如,氣氛融洽。整體組合錯落有致、動靜相宜,絕無呆板之感,人物塑造趨於寫實傳真,實屬人物彩塑中較為傳神之作。彩繪泥塑五彩斑斕、鮮艷奪目,依據人物身份的不同,衣服、裝飾及道具各不相同,整體色彩感覺與當地的動物泥塑風格迥異。製作工藝較為工整細密,雖然整體風格上缺乏粗放、率真、浪漫、誇張的鄉土風味,但仍不失為一組優秀的彩塑作品。


  中國北部河北省新城縣白溝鎮以轆轤把村的泥公雞最為有名,造型飽滿有力,質樸簡潔,成為中國華北地區泥玩具的典型之一。

  泥公雞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的高約25厘米,小的約6厘米。大公雞與大泥人的製作工藝要求都比較高。

  圖中泥公雞造型簡約,色彩鮮艷醒目,用紅、黃作大面積的描繪,並適當保留空白,再施以黑色,並借用了民間剪紙的手法。火紅的雞冠,油黑的脖子,翹起的尾巴,表現了大公雞驕傲的神情。最後表面罩一層清漆,光潔明亮,色彩更加滋潤,具有吉慶祥和的神韻。


  中國北部的河北省新城縣白溝鎮在歷史上就是著名的民間玩具之鄉,泥人玩具題材廣泛,除了較為典型的泥娃娃,還有戲曲人物。戲曲人物多出自河北地方戲曲河北梆子曲目,無論是二人或三人的都用一個模子做成,形成連體式,人物與人物之間不留空隙,這既便於翻模也增加了泥人的強度。

  刀馬人屬於戲曲人物的一種,是專供室內陳設的大型泥人,高約60厘米,造型簡潔而概括,跨著駿馬,手持寶刀,英俊威武,陳設在堂屋迎門條案上中堂字畫的兩側。除作裝飾點綴外,傳説刀馬人還能驅邪避災,保家鎮宅。

  圖中的刀馬人造型簡潔,色彩鮮艷明快,樸素大方,沒有細膩的描畫,言簡意賅,在白底上施以紅、黃、黑三色,以紅黃色調為主。形象質樸,天真可愛而富有情趣。

  

責編:白慶俠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