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風俗細説 > 正文

六十年代:廣闊天地過春節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4日 22:28)


  緊日子裏過出好興致,60年代的春節因此令人難忘。平日裏粗糧細做難見葷腥,除夕夜的富強粉肉餃子顯得分外香;平日裏沒有零花錢,春節裏糊個紙燈籠,買個風車,哪怕是逛趟廠甸什麼也不買,都能讓孩子大人高興一年;平日裏父母兒女被隔離,能吃上一頓團圓飯,哪怕只是蘿蔔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集體性是60年代春節的特徵。單位發票看電影、操辦遊藝會、團拜,街道統一發票證、購貨本,組織打掃衛生。推開不同的門,每張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個房間傢具擺設是相似的,人們的穿戴是相似的,對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從1962年提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指示,大批北京青年奔赴東北、陜北和內蒙古草原,年復一年地體味著遠離親人的春節滋味。無論冰天雪地還是窮山惡水,都無法阻止他們發現並放大生活中的細微歡樂。

  ■年飯

  過節好處是解饞

  春節菜譜裏,主婦們用大白菜變出的花樣差不多能擺一個白菜席。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 發;二十九,蒸饅頭”,年飯可不是一天做出來的。春節最大的好處是“解 饞”。每到春節,北京居民每人多給半斤油、半斤肉,每戶的購貨本上還能 多二斤富強粉、一斤黃豆、二斤綠豆、幾斤小站稻和五斤魚,勤快的主婦們 全憑巧心思騰挪全家過年的一日三餐:臘月二十八發好面(標準粉),二十 九開始炸各種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現在甜的、鹹的、又酥又香的胡 蘿蔔絲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裝得滿盆滿缽,饞嘴又心急的孩子們趁媽媽不 注意,抓上兩把就往外跑,和院子裏的小夥伴換著嘗新。蒸饅頭,包豆包, 年三十之前要把過年的主食準備好。除夕的年飯分兩頓,先是晚上五六點鐘 吃米飯炒菜,平常的機米換成小站稻,加上燒帶魚、沙鍋豆腐、獅子頭或四 喜丸子、豆芽菜,這是一年裏最重要、最豐盛的一頓飯,在外的人都要趕回 家吃,而且菜裏一定要有魚,取“年年有餘”的吉利;夜裏12點,全家還要 一起吃餃子,餃子用富強粉包,比日常吃的標準粉白得多,一般是豬肉白菜 餡,有時是酸菜餡。吃餃子的風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節前都要加班加點趕制 竹笊籬。大白菜是百姓的當家菜,春節菜譜裏主婦們用它變出的花樣差不多 能擺一個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涼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 菜、炒酸菜或燉酸菜、油潑梅幹菜等。

  ■年貨

  家裏添個新玩具

  過年添個新玩具是辦年貨的家長們的小秘密。

  到了臘月二十七八,辦年貨的人把街上擠得熱熱鬧鬧,國營的副食店都 在店門口支塊木板在當街賣。過年的票證上還印著兩個喜慶的大紅燈籠,二 三斤一大塊肉,比起平常二兩半斤地買舒心暢快多了。長途島的帶魚、圖門 的明泰魚、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的淡水魚、渤海灣的海雜魚,每戶都要多少買 一些做年飯的主菜。

  “糖瓜兒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個新氈帽。”除北京傳統 春節食品關東糖外,市場上有了小娃娃、小花籃、小寶塔、小雞、小鴨形狀 的塊糖,餅乾除了什味、橘子和大方外,1963年新出了酥松可口的“63”, 包裝上還附有當年的美術年曆。姑娘們喜歡的頭花和襟花有菊花、牡丹、玫 瑰、芍藥、劍蘭等花樣,鮮花店裏的梅花、碧桃、茶花、迎春、一品紅、文 竹、瓜葉菊、四季海棠、水仙、仙客來等盆花也常令她們情不自禁地掏腰包。 過年添個新玩具是辦年貨的家長們的小秘密,給8─12歲的孩子買個小攢錢罐, 給2─4歲的孩子買個小鼓,給六七歲的孩子買個空竹或風箏。木刀槍、腰邊 鼓、大擺球、積木塔、鐵鳴蟬、毛毽、臉譜,還有“老鼠滾蛋”、“鬥雞”

  買個月份牌,添幾張寫春聯的梅紅紙,扎一隻紅紗燈,新一年的嚮往就 在挑挑揀揀中開始了。

  ■年話

  老禮全都放一邊

  不少單位在大年初二組織團拜,領導們倡議“四要四不要”

  “爸爸同志,媽媽同志,春節好!”時鐘敲過除夕夜12點,有工作的子 女常常這樣給父母拜年。

  按照風俗,除夕和初一全家團圓不出門,到了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 探望父母,大家也出門給親戚朋友拜年。

  鞠躬拱手的老禮不時興了,“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不時興了,見面 只是互相點點頭道聲“過年好”或“春節好”。

  小輩兒人給長輩磕頭拜年的規矩也不時興了,一般都是提著半斤蛋糕或 點心盒子,或送張改良的新年畫。

  不少單位在大年初二組織團拜。大家坐在一起開個茶話會,領導們倡議 “要講科學,不要封建迷信;要勤儉持家,不要鋪張浪費;要參加正當文娛 活動,不要到處遊蕩;要堅持生産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節“四要四不 要”,散會後還能用小手絹包回點兒花生瓜子給孩子。

  買張圖畫紙或道林紙,用彩筆畫些風景花草,寫上“好好學習,天天向 上”、“工作好,學習好,身體好”等字樣,一張標準的賀卡就做好了,送 給老師或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

  ■年樂

  紅紅小鞭論個放

  一挂100響,從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個出來過過癮。

  “穿新衣,放花炮”,春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攢了一年的布票變 成紅色、藍色的燈心絨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媽媽也要踩著縫紉機 “嗒嗒嗒嗒”地幹到深夜。初一早晨醒來,孩子們的枕頭邊保準都平平整整 地放著一套新衣。平時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過年了,多困難的家 庭都要想辦法給每個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舊衣服翻改的也好。

  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飯,孩子們就跑到院子裏撒歡了。左手舉一小 截土香,右手忙著從兜裏往外掏小鞭。紅紅的半寸來長的小鞭可是寶貝,家 裏統共給買了一挂100響,從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個出來過過癮。 藏在家裏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發現了“偷”走幾個,父母們就成了難斷家 務事的糊塗官,只有許諾“再買一挂”才能安撫孩子們的哭聲。到了晚上, 全院子的人都出來看放花,孩子們手上提的小燈籠有五角星的,也有宮燈式 的,星星點點煞是好看。你家的“老頭樂”噴出滿天花雨,我家的“火樹銀 花”也不遜色,他家的“螺絲轉”、“耗子屎”躥進人叢,激起一陣陣笑鬧 聲。勞動人民文化宮、北海、陶然亭等公園裏熙熙攘攘,免費開放三天使人 們遊興大發,故宮、自然博物館、動物園,要逛的地方真不少。買得起票或 單位發票的人們還可以到大華電影院看立體電影,去工人體育場看馬戲。如 果有興致,廠甸也是個熱鬧的去處。

責編:郭翠瀟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