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民俗辭典列表頁

民俗的符號學詮釋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7日 15:28

  

白麗梅

  符號學作為一門本世紀初才誕生的新興人文學科,正以其獨特的視角,給傳統及新興的各門科學以方法論的啟示。民俗是一種文化符號,從符號學的角度來審視、揭示民俗文化的內涵,不僅為解讀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豐富的人類文化遺産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而且對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符號包括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其作用是指稱現實現象。著名符號學家皮爾士對符號的定義是:能夠被用來在某方面代表其它的任何物象。可見,符號涉及的範圍是相當寬泛的,凡是人類所承認的一切有意義的事物均可構成符號。為此,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徵,並且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都依賴於這些條件。”他甚至把符號同人的本質等同起來,與人類文化的産生和發展聯絡起來,把人界定為“符號的動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明人的獨特之處,也才能理解對人開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符號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創造和傳承是以符號為媒介的。人是符號活動的主體,各種文化是符號活動的現實化、具體化。這樣,通過符號活動,人與文化有機地聯絡起來。

  民俗是在人類社會長期發展中形成的,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禮儀、信仰、風尚、娛樂等民間風俗習慣的總和,是經社會約定俗成並流行、傳承的民間文化模式,是一種文化的積澱。民俗不僅僅是一種民間自我傳承的文化事象,還是一個民族自由表達情感、展現獨特精神風貌和世界觀的一種行為方式。任何一種民俗現象,都是經由相應的表現體構成的。這些表現體,正是各式各樣民俗元素的象徵符號。現代民俗學所關心的,正是透過紛紜繁雜的民俗事象,來管窺一定社會文化生成與發展的源流與底蘊,對一個民族文化之根進行深刻的挖掘。這説明民俗本身具有鮮明的符號功能。從符號學觀點看,民俗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它反映著一定社會、民族的經濟、政治、宗教等文化形態,蘊涵著民族的哲學、藝術、宗教、風俗以及整個價值體系的起源。千百年來,它以一種鮮活的形式承載著人類文化的傳播,從而構成了文化的動態化符號。正是對人類文化的共同關注,構成了符號學與民俗學的結合。把各種民俗現象當作符號現象看待,無疑為把符號學理論和方法引入民俗學研究提供了可能,也為民俗學研究拓展出一片廣闊的天空。

  對民俗符號系統的符號學分析,並不是把符號學的所有方法機械地、任意地運用於民俗現象的研究,而是用符號學方法揭示鮮活生動的民俗現象所固有的結構原則。正如索緒爾所強調的,符號的科學結構是受規律支配的,民俗符號也有一定的較為固定的結構,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民俗符號作為民俗表現體,是用某一個民俗事物做代表,並在相應的背景中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在民俗信息的交流過程即民俗的符號化過程中,民俗符號演變為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即表現體和相應背景中的含義,這也構成了民俗符號的基本結構。“能指”與“所指”是索緒爾為符號學劃分出的一對重要概念,它們對理解符號的構成至關重要。在民俗的符號化過程中,當人們接到某種民俗信息時,立即會經過聽覺、視覺或其它感官接收到一個直觀的、形象的、具體的東西,這便是民俗符號的“能指”。“能指”只是完成了符號傳送信息的一半任務。那一個個被推知、被理解或被聯想到的民俗含義或概念,則是民俗符號的“所指”,也就是人們賦予民俗的內涵和外延。正因為有了民俗符號的“所指”,才最後完成了傳遞民俗信息的任務。民俗符號的“能指”和“所指”關係便是符號的形式和內容的關係,便是對符號的意義分析。比如:“紅棗、花生、桂圓、栗子”是能指,所指是早生貴子,表達了人們對婚姻締結的結果———繁衍後代的殷切期望,由此構成一個美滿、和睦、幸福的民俗象徵符號。

  競龍舟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傳統民俗活動。龍舟的種類多種多樣,主要有馬頭龍舟、鳥頭龍舟、獸形龍舟等。這些能指符號在民俗中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都知道“龍”是我們祖先想象出來的一種奇異的神靈動物。對農耕民族來説,天文氣像是最重要的,龍變成了作雨興雲的神靈。為了求得神靈保祐,人們在圖騰祭的日子裏(端午)都要賽龍舟,賽龍舟時還要祭龍,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水中給龍吃,以達到與龍同娛,討好神靈的目的,向掌管雷雨的龍神祈求無病無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反映了中華民族圖騰崇拜的民俗文化。中華民俗中,處處可見魚的蹤跡。在人們的觀念裏,年年餐桌有魚,象徵年年有餘,生活富足。魚是表現吉祥主題的重要題材。魚是怎樣獲得這種象徵意義的呢?這可從上古曆史文化背景著眼來進行考察:初民的謀食方式及對司水魚神的崇拜使魚成了豐收富裕的象徵;而由水生殖信仰演化來的魚生殖信仰及魚本身繁殖力強的特性,使“魚”在傳統文化中染上生殖色彩,成為婚姻、愛情的象徵物或性愛隱語。

  總之,把民俗現象理解為承載文化信息的符號,把民俗作為一個從屬於特定文化的符號系統,就要求我們在對民俗進行研究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孤立地蒐集和羅列民俗現象,而要建立起民俗現象與其它文化現象之間的有機聯絡,將表現同一或類似主題的各種民俗現象蒐集起來,並聯結成一個大系統。在特定的民俗環境中,運用結構分析、功能分析、意義分析等手段,對各種複雜的民俗現象進行動態分析,揭示這些符號在民俗中的象徵意義,揭示其産生與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生成模式,以便深入地挖掘其深層結構中的文化內涵。

(編輯:郭翠瀟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