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風俗細説 > 正文

民居瑰寶——黨家村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3日 16:21)


  十五年前,中日建築學家組成了一個聯合調查團,對中國古代的民居建築進行研究考察。他們在中國的大地上走了許多地方,當黃土高原上的一個村子,跳入眼簾的時候,全體成員歡呼雀躍,興奮不已。調查組歷經數年研究後認定:這個村子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眾所週知,黃土高原密布著大大小小的窯洞,那麼這個村子又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黨家村是陜西省韓城市的一個行政村,地處黃土高原。村裏全是青磚灰瓦的大房子,都有幾百年的歷史。

  黨文濤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家務農,和大多數農民一樣過著平淡的日子。一年前,全家齊上陣,在自家的大院裏搞起了旅遊。參觀的人每天不斷,看過轉過之後,他們有的要吃農家飯;有的要住上一宿,體驗一下在這老宅裏生活的感覺;有的要穿上古代的服裝留個影……黨文濤一家想著法滿足這些城裏人的各種要求。城裏人高興地走了來來了走,文濤一家人的日子也比先前忙了許多。在黨家村,許多人搞起了旅遊服務。

  黨換娣因為普通話説的好,中學畢業後就在村裏幹起了導遊,每天領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在村子裏轉,快樂地像一隻小鳥。她説這裡的導遊許多都是村裏的大姑娘和小媳婦。


  在黃河中游的西岸陜西省境內,有一個小城,叫韓城,是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的故鄉。離韓城不遠,有一條河谷,河谷中的這個村子就是黨家村。村裏多數人都姓黨,有320戶人家,1400多人。據當地人説,元朝的時候,村裏的黨氏祖先流落到這裡,繁衍生息,並用自己的姓氏給這個原本無人的地方起了名字,算下來至今已經有670年了。現在村裏有125座保存比較完好的四合院,房屋一千多間,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築,最短的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黃土高原,提起老百姓住的房子,人們就會想到一孔孔窯洞,在黨家村,卻滿眼都是高大的青磚瓦房。這高大的門樓,這些神態靈動的脊獸,這些雕刻精美的門墩、柱礎和墀頭,向我們訴説著黨家村往昔的富足。怪不得當年那些中日建築學家見到黨家村時會欣喜若狂。經過八年的科學考察後,他們認為黨家村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民居的活化石"。

  這個地處黃土高原的村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青磚瓦房呢?原來,在明朝嘉靖年的時候,村裏姓賈的祖先也來到黨家村,並和姓黨的合夥經商,發了大財,他們是家族式經營,賺的錢,家家有份兒。有了錢的他們,便在村裏大興土木,歷時一百多年,也就有了這些讓今天的黨家村人自豪的四合院。

  提起四合院,人們就想到北京。確實,北京的四合院享譽世界,黨家村保存下來的一百二十多個院落也都是四合院,然而黨家村的四合院無論規制、建築式樣、居住習慣都跟北京的不一樣。那裏的四合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和北京的四合院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對於這兩種四合院的區別,一些見過世面的黨家村人都可以向您細細道來。


  黨康祺:北京的四合院從面積上和咱們這的差別就比較大,到了黨家村以後,就感覺到這個院子比較狹窄,北京的四合院大體上能有這三到五個四合院。另外一方面,咱們村上這四合院,大多數都有樓房,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是沒有樓的。不過,咱們村上的四合院樓上一般就是作為庫房用的,放置糧食和雜物。

  北京四合院的上房是家長住的,這裡的不住人,平日裏供奉祖先牌位,有紅白喜事的時候,用來招待客人。一家之長則住在這門房裏,家長為什麼要住在門房呢?

  黨換娣:因為過去封建社會嘛,老人都生怕自己的兒孫行為不規範,你看,那兒有個窗戶,就是他的兒女在送客人的時候,不能走出自家的大門,只能送到門口就必須回來,他一般都是監督他的兒女子孫的行為,看他們規範不規範。

  韓城處在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達到560毫米,自然條件比黃土高原的其他地方要優越得多。自古以來,這裡的農業生産就比較發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又孕育出特殊的民風、民俗,黨家村也有許多地方特色濃郁的風俗習慣。他們的餛飩就是其中之一。這裡的餛飩和我們平時吃的餛飩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那麼他們的餛飩是什麼樣的呢?咱們還是聽聽黨家村人怎麼説的吧。


  每天都有一些遊人要求在家裏吃飯。黨文濤想,就做點咱這裡的特色食品吧,興許他們沒吃過。果然,他端上來的這一盆兒,這幾位遠方來的客人還真就不知道叫什麼。

  文濤妻子 張亞琴:請問一下,這個東西叫什麼?這個是哨子湯。這個呢?這個是過橋餛飩,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那個橋。哦,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個是橋,從這兒到這兒。這個食品一般是在什麼時候才能吃得上?這個食品一般就是在男孩和女孩訂婚的時候,丈母娘做給新上門的女婿吃的。對,招待貴客的。

  黨換娣:餛飩是我們韓城的特産,我們當地人給它編了一句順口溜,用我們韓城話説是:清水水和白麵,一搟搟下多半案。左折右折刀兒切,麵片變成蓮花瓣。媽捏一我捏三,捏的蝴蝶有萬千。排成隊列成行,眼看翅膀還在扇。

  這裡的餛飩,是和和美美意思。這些用麵粉做的形象逼真,神態各異的動物,都叫餛飩。餛飩的形象不同,名稱就不一樣。像這個叫獅子餛飩,這個叫魚餛飩。訂婚的時候,姑娘給小夥子送獅子餛飩,希望自己的丈夫英武雄壯;小夥子則給姑娘送魚餛飩,祈盼妻子溫柔似水。

  直到今天,黨家村的人們還喝著從老祖宗挖的井裏打上來的水,傳承著舊時的風俗。這個老井邊有一個神龕,還有一個香爐,香爐下還壓著黃表紙,這是怎麼回事呢。

  賈恒謙:誰家生了小孩,他就到水龍王這裡報戶口,説明他家裏增加了一口人,要喝這裡的水。他的表衝下,説明他家裏生了女孩,如果他的表朝上的話,説明他家就生了男孩。一般人一看這,就知道誰家生了小孩,男孩女孩。

  在黃土高原上,一個村子有那麼多建築精美的民居民舍,已讓人感嘆,而歷經數百年的風雨,又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來,蔭庇後人,更讓人興趣盎然。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我們今天仍然能夠領略黨家村昔日風采的呢?

  這位老人已經關注黨家村多年了,對於黨家村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原因,他説:

  程寶山:主要是建築堅固,它是木框架結構,一磚到頂,就是墻倒房也垮不下來,這是一個原因,再一個原因,有種傳統的保護意識。他們這個村是黨賈兩姓,你就是沒錢了,你要賣房還必須先給黨家或者賈家,不能拆著賣。在民國初年的時候,他們村就有一戶(把房子)賣到鄰村去了,把瓦都拆下來了,給人家村裏擋住了。


  其實,黨家村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原因很多,村裏那些防備土匪的設施,就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座險峻巍峨的城堡,坐落在村子東北面的平原上,像一個忠勇的衛士,守望著村子。它是在一百多年前建成的,裏面有四十多個院子,有水、有糧,還有槍炮。一旦有土匪滋擾,全村的人就集中在城堡內,抵禦匪徒。這些已拆掉的哨門,街頭巷尾曾經有二十五處,天一黑全都關閉。這些防禦設施,在過去兵荒馬亂的年代,有效地保護了村裏人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黨家村年年都有結婚的,年年都要蓋新房,但是這些新房並沒有蓋在村裏,而是蓋在了村子北邊的高臺上,他們管這裡叫新村。

  正是這些原因,使我們今天還能夠徜徉在這樣的古老街巷,追尋早已遠去的古韻鄉俗,體味古老的中華文明。

  看罷黨家村,使我想起"覆壓三百餘裏"的阿房宮,"萬圓之園"的圓明園,感慨萬千。想想許多毀於天災人禍的或華美或堂皇或精巧或大氣磅薄的建築群落,黨家村就顯得彌足珍貴,現在她已經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相信黨家村還會長久地保存下去。

責編:王雪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