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的抉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著世界自然遺産金字招牌的湖南張家界,最近卻吃了張黃牌。幾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産委員會到張家界檢查時發現景區內城市化嚴重,破壞了環境和景觀。明年聯合國專家將再次前來復查,耗資數億元,歷時十多年壘積起來的“山中小城”必須限期拆除,張家界人陷入了兩難的選擇。

    記者來到張家界時,拆遷已經進入了尾聲。這座白色小樓位於張家界武陵源的核心景區天子山,房子已經被拆了一半,只剩下了殘墻破瓦。拆遷以前這是座三層的家庭賓館,最多的時候每天接待過上百人。

    向家賓館是天子山上最後一家拆遷戶,房子要拆了,但往日的熱鬧紅火卻還在他們的記憶中,以前這裡正是天子山上賓館最集中的地方,被人們稱為“天上的街市”。

    記者:“當時從那邊看,看到的是個什麼樣的?”

    武陵源風景區管理人員丁雲鵬:“當時看到的這片好像一個小城一樣,你看那個墻面上那個白瓷磚,一看就亮堂堂的,閃光閃光的。”

    景區名人瞿桂雲的兩家賓館也在這“山中小城”裏,十年前瞿桂雲白手起家,從一家小小的招待所幹起,發展為擁有兩家頗具規模的山上賓館。靠著張家界的山山水水,她也從一個沒有工作的農村婦女,成了武陵源景區賓館業的老大。雖然難以割捨,去年10月她還是&&拆掉了一磚一瓦親手蓋起來的房子。

    武陵源百丈峽酒店總經理瞿桂雲:“總共兩個酒店一起有400多萬的家産,給我兩邊一起補了130多萬,損失300多萬。”

    記者:“山上的這些建築該不該拆?”

    武陵源百丈峽酒店總經理瞿桂雲:“應該要拆!要保護好。但是可以採取補救措施。”

    記者:“代價比較大啊。”

    武陵源百丈峽酒店總經理瞿桂雲:“代價太大了,沉重的代價,我們過去也算是罪魁禍首吧,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我們過去在那兒,修是我們修的,是不是,破壞也是我們破壞的,所以我們也得到了報應。”

    如今,瞿桂雲在山下投資2000萬元又蓋起了一家賓館,賓館的設施和服務都比山上要好,她説,山上的損失要在山下補回來。為了保住世界自然遺産這塊金字招牌,只有拆掉景區的建築,張家界,別無選擇。去年10月,核心景區大規模的拆遷正式啟動。如今,雖説拆遷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做為這次拆遷的總指揮,武陵源區委副書記丁雲勇的心裏卻並沒有輕鬆多少,那些日子對他來説實在是難以忘懷。

    武陵源區委副書記丁雲勇:“拆遷的阻力肯定是很大的,開始群眾的思想是想不通的,接到拆遷通知書以後啊,哭了一個多月,天天哭啊,眼睛都哭腫了。還有些就是兩口子要鬧離婚的,鬧損失了,我要離婚了,幹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這些都有。應當説,整個房屋拆遷是一次利益格局的大調整,是歷史矛盾的一次總爆發,這樣的壓力是挺大的。”

    丁雲勇説,武陵源核心景區內影響觀瞻、污染環境、妨礙交通的建築物將全部拆除,第一期拆遷面積達15.5萬平方米。整個搬遷工程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全部完成,房屋拆遷、移民安置以及後期的建設費用,將耗資3.45億元。而做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一年的稅收才一千多萬元。

    武陵源區委副書記丁雲勇:“嚴格意義上講,從景區發展獲得的稅收,包括門票收入,如果跟我們的拆遷比較,我們認為是得不償失的。”

    眼前的損失是實實在在的,看來,為了開發旅遊,張家界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但是亡羊補牢,還不算太晚,張家界人雖然心痛,最後卻不得不做出了選擇。(劉賢霞)


責編:張競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