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股市風雨兼程(2)


    有輝煌就有衰落,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是勝利的喜悅,而是失落的痛苦。紐約股市就在它的漲漲落落中,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顛峰和低谷。

    在紐約股市的記憶中,最嚴重的一次股災發生在1987年10月19日,也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 “黑色星期一”。當天上午9點半,紐約股市一開盤,道瓊斯指數在經過一段顫動後急轉直下,驚慌失措籠罩了整個紐約股市,投資者瘋狂拋售手中的股票, 急迫到不計價格的地步。拋售風潮一直維持到收盤,道瓊斯股指暴跌508.32點,跌幅高達22.62%,超過了1929年那次暴跌的記錄。股票市值一天內縮水5000億美元,這幾乎相當於當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八分之一。專門研究美國經濟的專家宿景祥認為, 這次股災與美國宏觀經濟的波動無關, 攪亂股市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債券。債券收益的穩定性,吸引了大部分投資者涌入債市,許多民間金融機構甚至從銀行貸款參與債市交易。由於債券氾濫,當時的美國被稱為垃圾債券時代。隨之而來的儲蓄和貸款危機導致這些民間金融機構紛紛破産。過度繁榮的債市走到了盡頭,債市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也拖累股市崩盤。另外,當時的交易方式存在缺陷,也是誘發股災的原因之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副研究員宿景祥對記者説:“那個時期(股票)基本上都是由代理人來代理的,有人叫滾樓梯式的,就是説每一個交易商代表的客戶都給他定了一個下限,股票如果跌過這個限,必須得拋掉,不同的人定的下限不一樣,所以股票下來的時候,大家都像滾樓梯似的就全拋掉了。”

    值得慶倖的是,當時美國經濟發展比較穩定,紐約股市很快從崩盤的恐慌中恢復了元氣。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修改了交易規則。此後在1990年海灣戰爭期間,以及1994年春天,紐約股市又經歷了兩次劇烈波動。1995年後,美國經濟持續發展,帶動紐約股市進入了歷史上的輝煌時期。 (李曼為 賈禎 孫惠君 劉賢霞)


責編:劉瓊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