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貿易摩擦(二)--歐美香蕉戰


    美國的時尚女性對來自意大利的路易維登手袋情有獨鍾。但是從1999年4月份開始,想購買路易維登手袋的美國人突然發現價格一下子漲了許多,不得不望而卻步。路易維登在美國的銷量由此急劇下降,路易維登公司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卻也無可奈何。因為美國突然對路易維登手袋加徵100%的關稅。路易維登和美國的消費者們或許沒有想到,這一切都緣于美國和歐盟之間曠日持久的“香蕉戰。”。

    這場“貿易戰爭”最早由歐盟挑起。1993年邁入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歐盟頒布了《洛美協定》,制定了香蕉共同市場政策,誠邀非洲和加勒比海太平洋的香蕉生産國加入洛美協定,給予這些國家最惠國待遇,也就是説,按照洛美協定,歐盟對來自非洲和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區的香蕉進口採取非常優惠的政策,給予單列的、穩定的配額,而且實行免稅。但是明顯地歧視其他國家,對其他國家的香蕉進口配額非常少還經常變化,並徵收一定的關稅。這項協定一經公佈,就像一顆炸彈投向了美洲大陸,許多盛産香蕉的中美洲國家認為歐盟的規定將損害他們的香蕉出口,美國也表示強烈不滿,因為中美洲是美國許多大公司的生産基地,香蕉出口受阻,這些美國公司的收入也隨之減少。

    美國和歐盟的貿易代表就此進行了磋商,但由於歐盟固執己見,雙方談判破裂。1995年9月28日,忍無可忍的美國和危地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共同將歐盟告上了世界貿易組織。隨後,厄瓜多爾和巴拿馬也加入了申訴的行列。1996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專家小組,負責協調歐盟爭端。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專家小組認定歐盟的香蕉進口政策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最惠國待遇原則。

    外經貿部研究院院長陳文敬介紹:“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定義就是説世貿組織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包括給予非世貿組織的,要無條件地給予其他成員,很清楚,歐盟給予他原殖民地國家的優惠待遇和美國公司在拉美以及拉美國家的香蕉政策有很大差別的,因此違背了世貿組織這個無條件把最惠國待遇給予其他成員的要求。”

    但歐盟卻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向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提起上訴。當年9月9日上訴機構二審維持原判,要求歐盟改變香蕉進口政策。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歐盟對香蕉進口政策作出了小小的改動,但是並沒有改變對中美洲國家的歧視政策。為了懲罰歐盟,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在1999年和2000年兩次授權美國對歐盟實行報復。

    陳文敬還介紹説:“如果進行上訴的工作不行,在世貿組織授權或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報復,但是世貿組織規定禁止任何單邊的報復,就是未經授權的,這是絕對禁止的。”

    1999年4月,美國公佈了報復名單,對來自歐盟的床單、羊絨衫、路易維登手袋等價值5.2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0%的關稅。2000年再次對價值1.9億美元的歐盟産品加徵懲罰性關稅。於是像路易維登這樣的歐洲品牌無意之中成了歐美貿易爭端的犧牲品。

    無論是限制香蕉還是限制路易維登,對歐美雙方來説是兩敗俱傷,世界貿易組織倡導的還是雙方磋商和平解決,於是歐美的貿易代表又一次坐到了談判桌前。

    雙方的貿易代表一談就是一年,這期間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光榮退役,由佐立克接任。應該説佐立克是幸運的,他上任幾個月後,也就是2001年7月歐美貿易代表達成了協議,為長達9年之久的香蕉戰劃上了句號。歐盟取消對中美洲國家的香蕉歧視政策,而美國也放棄了對歐盟商品的懲罰性關稅。路易維登又恢復了以往的價格,歐美皆大歡喜。

    其實不止是香蕉戰,各國之間的貿易爭端多種多樣,但是為了雙方共同的利益,不傷和氣的雙邊磋商當然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歐美之間長達九年的香蕉貿易戰恰恰驗證了這一點。(李曼為 賈禎 莊小東 劉賢霞)


責編:楓聆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相關鏈結


透視貿易摩擦(一):貿易摩擦愈演愈烈(04月15日 14:02)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