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2004年回顧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 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7日 17:53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記者賀勁松、齊中熙)時至年終,從各方面經濟數據看,我國前一階段的宏觀調控已取得積極成效。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次宏觀調控主要是結構性的調整。黨中央、國務院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採取了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方針措施。但是,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還需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有保有壓,結構調整不搞“一刀切”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説,這一輪宏觀調控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中央從一開始就明確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地區、行業和領域的不同特點,有保有壓、區別對待,該控制的堅決控制,該支持的大力支持,決不搞一刀切。

  在“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同時,中央還注意調控力度、時機和節奏的把握,重點強化經濟社會中的薄弱環節和瓶頸行業,加大對農業、能源、交通、水利及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從産業來看,一方面採取果斷措施,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盲目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從行業來看,即便是對鋼鐵、水泥等過度投資的行業,也不搞“一刀切”。“壓”的是那些生産能力過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産品和落後的工藝設備;“保”的是那些市場供不應求、技術含量高、環保設施好、能夠推動産品結構升級的産品。調控期間,國家批准上海寶鋼、湖北武鋼等新上了優質鋼鐵項目。

  前三季度,一度“過熱”的幾大行業都有所“降溫”。鋼鐵、水泥投資分別比一季度回落65.5和43.4個百分點;鋁業投資則由一季度增長39.3%轉為下降6.5%。

  以前的薄弱環節現在得到了加強。今年我國一舉扭轉了2000年以來連續4年糧食減産局面,4550億公斤預期目標實現在望。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10元,實際增長11.4%,增幅比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4.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提高7.6個百分點。

  土地過度開發是經濟局部過熱的重要特徵,經過治理已經初步得到抑制。到10月底全國共清退2.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全部3.5萬平方公里圈地面積的三分之二。

  要“控制總量”,更要“調整結構”

  “宏觀調控是手段,結構調整才是目的。這次宏觀調控本身主要就是結構性的調控。”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説,“宏觀調控就是要確保我們沿著良好的經濟增長方式前進。”

  事實上,這次宏觀調控與以往的一個最大不同點在於,不是單純為了控制總量,而是為了調整結構;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如何既快又好地發展。一方面通過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實現“控制總量”,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産等薄弱環節實現“調整結構”。

  面對過快增長的投資,必須控制總量。中央及時採取嚴把信貸投放和土地供給兩個閘門,提高建設項目市場準入標準,清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目前,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已經得到遏制。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4.5萬億元,增長27.7%,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5.3和0.9個百分點。

  “雙向使勁、抑揚有致、冷熱兼治”,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認為,總量控制也是為結構調整服務的。嚴格控制固定資産投資的過快增長,是為了實現經濟平穩協調較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與總量控制相比,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其中既包括了産業結構調整,也包括地區結構調整:

  對農業和糧食生産,以及社會、衛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業和服務業發展等薄弱環節,給予重點支持。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三農”支出比去年增加了300億元。全國有29個省份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補貼資金總額已達116億元,有6億農民受益;已有8個省份免徵或基本免徵農業稅,其他省份的農業稅稅率也有所降低。

  國家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充分考慮到了地區差別,在控制投資總規模的同時,重點向中、西部傾斜,西部地區開工建設十大重點工程,投資總額達800億元。

  優化結構 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在搞好總量調控的同時,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之一。當前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正是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大好時機。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一、二、三産業發展明顯不協調,農業發展滯後,工業、建築業增長過快,第三産業發展緩慢。投資過快增長主要集中在工業、建築業領域。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10月,第二産業投資增長41.7%,還遠高於第一産業增長23.1%、第三産業增長22.5%的投資增長速度。

  在鋼材、水泥、電解鋁和房地産等行業增長過快的同時,産品結構也不合理。在主要工業品中,我國80%以上産品的生産能力利用不足或嚴重不足,但還要花大量外匯進口國內短缺産品。我國雖然號稱“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但生産的大多是低端産品,轎車用板、家電面板、不銹鋼等高端産品生産能力不足。目前,我國不少行業粗放型經營,高投入、高消費帶來的是低産出、低效益。

  權威經濟部門有關負責人指出,對過熱和過冷行業進行結構調整,是為下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與過熱行業翻番的投資和生産相比,農業、社會、衛生、教育、科技等投入嚴重不足。這些問題如長期得不到解決,老百姓就無法真正從經濟增長中受益。

  當前,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尤其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更加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繼續加強水利、能源、交通建設,加快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裝備製造業,促進産業升級;完善多種所有制經濟,形成大中小型企業分工協作的組織結構;加快培育資本市場,更多地發展直接融資;積極調整投資和消費比例關係,鼓勵和引導合理消費。

(編輯:劉瓊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