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兩會新聞人物

李鴻忠:深圳直面生死選擇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3日 22:02


  過去的20多年裏,深圳速度一直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寫照。到2003年,深圳的國內生産總值已經達到2860億元,人均GDP位居全國第一。可是,今年深圳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一份調整方案,卻將深圳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表,從2005年推遲至2010年。為什麼在大家都希望能提前實現現代化的時候,深圳卻放慢了腳步?《經濟半小時》的記者馬洪濤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李鴻忠。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在廣東省代表團的小組討論會上,深圳市市長李鴻忠講話並不多,他更多的時候是在傾聽代表們的發言。兩會期間,他一直在思考,深圳未來的路到底應該怎麼走。對此,李鴻忠就説過:“改革創新,這是核心問題。”

  李鴻忠,1956年8月出生,山東昌樂人,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歷史系;2001年,任廣東省副省長;2003年6月任深圳市代市長,2004年2月28日,正式當選為深圳市市長。

  在今年兩會之前,深圳發生了一件在全國引起爭議的事情,在深圳的人代會上,剛剛當選為深圳市市長的李鴻忠宣佈,將深圳市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表推遲5年,從2005年推遲到2010年。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以速度著稱的城市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呢?“深圳市真的是原定的那個目標沒有辦法在明年實現嗎?”《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將這個問題提給了李鴻忠市長,李市長告訴記者:“如果以2005年作為一個時間限定的話,就是原來的一些指標都達不到。”

  李鴻忠很坦率地告訴我們,2000年深圳“十五”計劃綱要中制定的基本實現現代化的42項指標中,有23項難以在2005年如期完成。他對記者説:“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別的選擇,這是我們認為惟一的選擇,該調整則調整。”

  在推遲現代化時間表的同時,深圳市對現代化的指標體系也進行了修改,重點加入了文化、衛生等新的標準。2000年制定的深圳市現代化指標體系主要以經濟指標為主,其中包括人均GDP、人均購買力、人均住房使用面積、人均用電量、居民電腦普及率、電話普及率等標準。新的指標體系則突出了以人為本和國際化兩大特點,增加了社會服務英語普及率、政府公共服務上網率、登記失業率、萬人醫生數、環保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等13項衡量指標。

  那在李鴻忠的眼中,這些新增加的功能,它對未來深圳的現代化,在這個體系裏面,應該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對此,李鴻忠説:“極為重要。實際上是我們對現代化的一個認識問題,現代化它不光是人均GDP的一個指標,就是經濟總量的一個指標。文化娛樂、精神享受,這裡邊就體現全面,深圳的老百姓會更喜歡以人為本的這個現代化。” 採訪中,李市長還告訴《經濟半小時》的記者,他經常上網傾聽來自老百姓的聲音。他説:“在網上,老百姓的一這些議論的文章都看過。”“前幾年,在網上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帖子《誰拋棄了深圳》,你看到過那個帖子嗎?”對於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李市長告訴記者,他後來到了深圳之後,作為歷史資料把這個帖子翻出來看了一下。

  《深圳,你被誰拋棄?》這篇網文最早發表在2002年11月,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深圳面臨的尷尬局面:金融、高新技術的龍頭企業把總部遷出深圳,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落後於北京、上海等城市,同時,政府部門效率低下、城市環境日益惡化。

  李市長告訴記者説:“作者提的很多問題也是現實的,深圳的確存在那些問題,甚至比他提的還要嚴重得多。是誰拋棄了深圳?如果將來有一天深圳被拋棄了,不是別人拋棄深圳,是深圳自己拋棄深圳。”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從1979年到2002年,深圳每年平均增長速度都是28%,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産值和稅收都是全國最高的。這種增長模式曾經被做一個學習的榜樣,但是李鴻忠認為,現在必須要對這種模式進行反思了。他説:“我們全市加上特區外也就是尚有200多平方公里可開發,如果每年開發10平方公里,那麼我就説二十、三十年之後,我們已經沒有資源了,沒有空間了,這是資源問題。第二個呢,我們成就輝煌,但是積累的問題也是很大的。比如説我們河流污染的問題。深圳7條河,條條河是臭水溝,再投入,再開發,不是收穫而是受到自然回報的懲罰,是更加污染,把這個城市搞死了。科學的發展觀,對於我們來講是生死觀。為什麼説是生死觀呢?就説明它的極端重要性,通常我們説生死存亡之大事,如果不選擇科學的發展觀,就是死路一條。”

  面對深圳的生死存亡,李鴻忠對深圳市未來發展道路做出的第一個選擇就是推遲實現現代化的時間,但他説,這並不影響深圳發展的速度,快仍然是深圳所追求的。

  記者:“可是你推遲了5年的時間,這個速度體現在什麼地方?”

  李鴻忠:“因為這是以退求進。退是表面現象,實際上我們是進。我們尋求的是速度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健康性發展也要速度,沒有一定速度的增量説明你的創新、創造能力太弱。”

  李鴻忠還告訴《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在這次調整中,深圳市還新增了13項現代化指標。今後,像“高峰時段城市平均車速”這樣具體細微的數據,也會成為深圳市衡量是否達到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準。他説,只有這種建立在客觀實際和自我反思基礎上的發展目標,才不會以破壞環境、犧牲百姓的現實利益為代價,才是最具操作性、最能讓大家信服的。

(編輯:劉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