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專輯
國慶特別節目《十月歡歌》第二集---涼山姐妹(10.02)

    今年九月,我們的記者在中央民族大學認識了一位彝族女教師,她叫巴莫阿依。於是我們知道了一個關於她們彝家三姐妹的故事。而巴莫阿依就是其中的老大。1991年,巴莫阿依成為了我國彝族的第一位博士,今年8月剛剛從美國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歸來;她的二妹現在仍然在哈佛大學做博士論文;她的三妹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在四川省人民廣播電臺當記者。

     巴莫阿依展示著她的照片:“這是我博士畢業的時候,戴著博士帽照的像。這是在我們的學校,這是我們的校長。這是我二妹,現在在哈佛大學做博士論文。”

     她説,誰都説自己的家鄉好,雖然涼山還很貧窮,它的經濟、教育、文化方面和外面的發展相比還有些差距,但是涼山的山很美,涼山的人更美,涼山還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特別是涼山彝族的服飾、涼山彝族的歌舞,還有涼山彝族的建築、涼山彝族人的生活習慣,真是很不一樣。

     巴莫阿依三姐妹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我們決定到巴莫阿依的家鄉去看一看,巴莫阿依還把她的三妹介紹給我們作嚮導,於是便有了我們這次涼山之行。

     巴莫烏沙嫫告訴我們,要想了解彝族就不能不提到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人最歡快、最盛大的一個節日,在彝族人的生活中,有兩個節日最重要,一個是過年,人們把他比喻為吃的節日,而把火把節説成是眼睛的節日。在火把節上,人們往往要穿上最艷麗的服裝,從各自的山寨中走出來歡聚在一起,青年男女們載歌載舞,傾訴衷腸,勇敢的男人要進行鬥牛賽馬的比賽,而最吸引人的就是選美比賽了。由山寨中的長者或威望較高的人做評委,對來自各個山寨的姑娘,從相貌、道德修養,民間技藝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選出每年一度的最漂亮的姑娘。彝族人把她稱為“金花”。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上山入雲間,下山到河邊,山前能對話,相見走一天。也就是説,過去的彝族人往往是居住在山高路遠的地方。,談到彝族人的生活,我們多少還是有些神秘,因為那麼今天的彝家山寨又是個什麼樣子的呢?

     沙瑪告訴我們,前幾年,山上的彝族農民搬到了離漢族人住的地方比較近的地方,新修的房子就跟漢族的差不多了。

     巴莫説,彝族人以前都是居住在山高坡陡的地方,都是據險而居。因為彝族人由於歷史原因,在很多年前兩個家族之間經常發生一些爭鬥,叫家支械鬥,為了保衛自己,就居住的比較分散——住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現在比較“太平”了,政府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形象扶貧工程,幫助住高山上、經濟條件差的人家,搬到低海拔地區來修建新的房子。本來彝族的房屋都是以木質為主的,上面雕很多花,這兩年由於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木頭來源沒有了,修的房屋主要是以瓦、磚為主。

     説起依波沃村,其實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全村不過幾十戶人家,過去的依波沃村人也都是住在高山之上。80年代初,彝族青年吉格木曲從軍隊轉業後,第一個將家安在了這裡,他像漢族人一樣建瓦房,修梯田。為了鼓勵更多的彝族群眾從大山之中搬下來,他三次修建自己的瓦房,並掌握了種植水稻的技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鄉親們看到後,越來越多地搬出也大山。遺憾的是,2000年,吉格木曲在參加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回家的途中,為了保護國家財産不受損失,被車匪路霸逼下了懸崖,但他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正在走向富裕的依波沃村。

     據巴莫介紹,現在,村村通工程使彝家山寨的每個村子都有了地面接收器,可以收聽到一套廣播,收看到兩套電視節目,當地的村村寨寨的群眾都可以收看到自己想看的節目。除了能夠看電視,彝族人還有了自己的彝文報刊、彝文電視、彝文廣播。四川人民廣播電臺1979年就開始在全省進行彝語播音,涼州在90年代有了自己的彝文廣播員和彝文電視解説員。比較富裕的人家還自己安的接收器自己專用。他們自己裝地板磚,用的是電飯煲、電炒鍋、洗衣機,在彝族農村,這種現象越來越多。

     在集市上,巴莫參對我們説,以前彝族人是羞于經商,恥于經商的。比如説賣雞,男的穿著察爾瓦,就把雞藏在察爾瓦裏,只露雞頭出來,然後蹲在那兒,也不吆喝,也不左顧右盼,等人走過來問“這雞怎麼賣”;現在可不是這樣了。現在不光是雞,而且各種各樣的山貨,還有豬、羊,什麼都拿來了。以前只是漢族人拿著一些生活的日用品進來賣,現在是彝族自己也走到山外去買些日用品回來賣,現在這個集市變得越來越熱鬧,什麼樣的東西都有。

     彝族人還有自己特有的漆術,用漆自己彩繪出來的,廣泛地用於生活當中。 紅黃黑代表彝族人的審美觀念,“三色文化觀”就是來自這兒的。日本人也喜歡用漆器,他們追溯漆器的歷史就追溯到彝族人的頭上了。

     巴莫還説,現在彝族婦女不僅在這小集鎮上賣衣服,還在涼山州內、在四川省外做各種買賣,有些還走出了四川,在大城市裏經商。

     歷史上,彝族人是沒有正規教育的,直到1956年整個彝族地區都沒有一所學校。如今,像依波沃中心校這樣的學校,美姑縣已建成了24家。

     這裡是涼山民族中學,涼山民族中學是採用封閉式寄宿制教育的省級重點中學,他們採用低進高出的招生辦法向全州招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全校171名畢業生,有160多名學生考上了大學。今年,四川省制定了十年教育扶貧計劃,計劃每年投資3億元來發展民族教育,這樣,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升入更高的學習殿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彝族人長達3000多年的奴隸社會的歷史。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讓更多彝族人的生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他們正在由簡單走向豐富,由封閉走向開放,從貧窮走向了富裕。(張志民 鄭月 張世剛)

    四川涼山電視臺協拍

    攝像:舒小文 李勁松 史小軍

    民俗顧問:伍耀輝
相關鏈結
石頭村小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