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專輯
石頭村對話(2001.2.16)

蕪湖有個“酵母工程”(2001.3.2)


    有一位農民朋友説:“酵母工程就是以農民能人和政府的扶持資金作為酵母 通過他們的帶動培育一批新的有特色、上規模、上檔次的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並且以此為示範 ,示範帶動産生向上的擴大效益 ,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目前,我國蕪湖縣從1999年開始實施這次酵母工程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我們第一年評出152個(酵母)示範戶 ,第二年是400(個酵母示範)戶,我們通過一種封閉式的引進高考機制,通過封閉式的評審,按照得分的高像來篩選示範戶,像考狀元一樣,必須是能人還要有好的項目,好的項目還要經專家的評審,最後還要簽訂合同,經過司法公正 政府給予資金扶持,這個示範戶是作為酵頭來發酵的。
    一位示範戶説:“今年是第三年了,原來我在外面從事金銀手飾加工,打手飾的收入不很穩定,環境非常輕鬆,有足夠的時間讓看我看電視;我是農民,我很喜歡看農業節目,而宣傳珍禽養殖這一塊,宣傳得比較多一點,所以我看中了這一塊。從事珍禽養殖,也是從金土地上得到的信息,在湖南那邊引的種禽。回來之後我開始養殖。
    現在我帶動了20多個農戶,確確實實起到了一個酵母的(作用)當然,我自己也得到了發展,得到了實惠。有個比喻:我們酵母示範戶就像一個船,酵母工程就是順水行舟,這樣速度會更快一點。所有的示範戶,各種各樣的品種,有種植的,有養殖的, 我們這塊農業才能搞上去。這就是我帶動的示範戶。
    還有一位農民朋友也介紹了他的親身體會,他説:原來他是搞工程的,聽人説,養殖業相當好,又能賺到錢。所以,他也不搞工程了,轉而開始搞養殖業。經過示範戶師傅的多次技術指導,縣裏又給了2500元的扶持金。結果,不光是搞好了自家的養殖業,還被評選為第二批酵母示範戶。
    一位水産養殖示範戶介紹了自已的體會,他説:我做的是水産網箱養殖。有鱖魚、黃鱔。2000年投入320萬元錢,養了一萬條黃鱔,五千條鱖魚。我是第二批示範戶。原來我都是一個人幹,成為示範戶以後,我們王書記在酵母工程動員會上就給我們下了任務了,每人要帶5戶到10戶。帶得越多越好。因此我的責任就更大了,教給他們技術、用他們自己的魚苗、餌料養起了魚,原來他們一年只能掙三、四千元錢,而現在,多的一年可以掙到二萬元錢,少的一年也能掙個一萬三、四千元錢;這個‘酵母工程’把大家都拉入了致富的快車道上去,帶動大家一起去 一起去發展 一起去致富 我們感謝領導提供這良好的一切。
    縣政府的一位負責人説:“酵母工程”實際上就是政府想給老百姓做點實事,老百姓是不是就真的歡迎。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問題。過去幹了一些事情就是在縣市的工作當中操作的過程當中,有時候考慮問題還是計劃經濟的模式。在那麼個模式下,我們辦事情,操作往往用行政命令來推動。結果呢,費了勁費了力,老百姓還對你有意見。我們請老百姓種樹,市場變化了就砍樹;然後我們叫老百姓養這個東西,大家都養起來了。養的時候推不動,要一旦推動了以後,市場變化了又不行了。最關鍵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政府的行為方式還是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面,還沒走向市場。這樣資源的配製、供求關係失衡。所以,我們就想到用市場需求來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産業化的經營。就想到這麼一個“酵母工程”的模式。“酵母工程”這個事情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給我們帶來了一些變化 。變化就是農村裏面找技術、找信息、找市場,帶動了一批農戶致富。我們想大約有這麼幾步曲:第一步是示範戶,第二步是規模戶,第三步是一些零散的小戶, 以規模示範戶為中心,經營為龍頭這樣的關係。這就形成一些衛星戶群。在這個基礎上面,我們有意識要把這個衛星戶群再導入專業村的道路。一旦進入專業村道路,整個生産環境鏈條就完成了。這樣形成  一種資源在一個地方的優勢 在一區位的資源相對集中,這樣就可以發展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就可以建市場 就可以辦工廠,進行深加工。這樣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農業就會有更多的人從土地上走出來。
相關鏈結
石頭村對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