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人物
田野上的跨越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的農産品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我們更需要轉變傳統觀念,積極和現代農業接軌。經營蔬菜出口的福建青年企業家孫少鋒,為了能更多地把蔬菜賣到國外,在種植上就和我們傳統的做法很不一樣,讓我們看看福建省青年企業家孫少鋒的具體做法。
  秋冬季節,正是福建省中綠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生産加工的旺季。今年,這家專搞蔬菜出口的企業生産量要比去年高出30%,工廠已在滿負荷運行,來自外方的訂單卻還在頻頻傳來,急需企業擴建冷庫和車間,進一步擴大生産量。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部分蔬菜基地最近出現了病蟲害,這不能不讓這家企業的老總孫少鋒感到焦慮。
  像往常一樣,著急萬分的孫少鋒這次對綠色食品的生産規範仍然不敢掉以輕心。他不願為圖眼前的治蟲效果而影響日後的産品質量,哪怕影響的可能性很小。牢牢把握産品在田間的質量,這是孫少鋒幾年來一直在努力的一個重點。
  説來令人難以置信,今年36歲的孫少鋒用了短短6年的時間,就在許多人看不上眼的農業領域創造出了令人讚嘆的業績。1995年,孫少鋒以二十多萬元起家創辦“中綠”公司,現在,企業的資産已達1.4億元,是創業初的700多倍。對此,孫少鋒説,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所選的項目。幾年前,剛剛從政府部門下海到處找項目的孫少鋒看中了新興的綠色食品的開發出口。
  瞅準了目標,孫少鋒決定先面向日本出口綠色蔬菜。經“紅娘”牽線,他與一家日本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對方主要負責蔬菜在日本市場上的銷售,這讓孫少鋒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田野上,緊緊圍繞著質量做文章。從一開始,孫少鋒就採取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他先以每年每畝800元左右的租金把農民的土地租賃過來,再以每天15元左右的勞務報酬雇用農民來按要求種植蔬菜。對此,不少人覺得這樣做太麻煩,既增添企業的種植風險,管理難度也十分大。要出口蔬菜,公司完全可以採取收購的辦法。孫少鋒卻認為,採取收購的方式對企業非常不利,蔬菜在品質得不到保證。像農藥殘留,現在國際上已經實行了貿易的壁壘和技術的壁壘,公司可以統一使用農藥,而菜農則是市場上有什麼農藥就買什麼農藥,種出來的菜出口到日本後,可能會被全部退回來,如果這樣,損失更大。
  現在,孫少鋒在家鄉惠安已建立起了三萬多畝的蔬菜生産基地,這些長勢喜人的菜地讓人看了感到振奮。不過,只有孫少鋒清楚,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他們是如何費盡心思培訓農民,促使他們轉變種植觀念的。中國人往往認為産品的數量越多越好,個頭越大越好,而日本人比較注重産品的質量,營養價值以及口感和外觀,尤其對規格大小也要求非常嚴格,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為了達到客商要求,種出綠色食品生産標準,孫少鋒不僅請來了國內專家,還請來了日本專家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同時,採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不過,起初惠安農民很不理解,不規範的苗子被拔掉他覺得心疼,耕牛不能放到地裏他認為是瞎講究。為了一些規定,菜農們經常與孫少鋒和其他管理人員起衝突。
  回想起來,孫少鋒感慨地説,以前他的脾氣相當火爆,可這幾年也被磨煉得溫順了許多。其實,要求産品在田間的質量,説到底還是在要求農民。只有農民接受並掌握了現代生産規則,企業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現在,中綠公司出口的蔬菜品種由最初的一、二個增加到三十多個,銷售市場也由日本擴展到東南亞,而數萬名農民工在變為農民技工的同時,獲得了真正的實惠。
  抓産品質量,按標準生産,讓企業和農戶實現了“雙贏”。而中國加入WTO後,孫少鋒覺得這又為國內的蔬菜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借“入世”良機,把蔬菜的出口生意做得更大,這是孫少鋒發自心底的願望。在孫少鋒看來,茫茫的田野是他發展的起點,也是他繼續壯大的動力。他期盼著更多的農民兄弟加入“中綠”隊伍,與他一起實現綠色的飛翔。(師曉嵐)
相關鏈結
善抓機遇的女村官——盧定華(2001.2.23)
會經營的場長——程宗明(2001.2.22)
單手撐起一片藍天 —— 黃天南(2001.2.1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