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人物
“蒜老闆”的跨國生意(0927)
    在我國的大蒜之鄉山東省金鄉縣,有一個專門做外國人生意的老闆——華夏公司經理劉祉良,由於他是做大蒜生意的,所以人稱他是蒜老闆。這個蒜老闆很有想法,他從扎攤設點、買進賣出的二道販子,變成了如今做國外貿易的老闆。這期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在跟外國人做生意上,他的體會更深。
    劉祉良昨天還在阿聯酋的迪拜公司與外商談生意,今天一大早就又乘飛機回到了金鄉大蒜市場。看他的架式,今年他大蒜的生意又要火了。
    別看劉祉良今年只有36歲,可他做大蒜生意已經多年,是金鄉做大蒜生意的一把好手。
    1988年,土生土長的劉祉良退伍回鄉後,在縣裏的肉類加工廠當司機。由於經常外出,他結識了一些生意上的朋友。當金鄉的大蒜産業漸漸形成氣候時,他于1995年成立了華夏公司,專門經營大蒜生意。當時他做大蒜生意也是跟許多人一樣,扎攤設點,買進賣出。1996年,在一次做生意的過程中,他結識了香港貝達公司的一個美藉華人老闆,並談成了一筆生意。這次生意雖然沒賺到多少錢,但對他今後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對這第一筆生意,劉祉良記憶猶新:“他第一次直接跟我們訂了40個貨櫃,當時我們感到很高興。從那時起,我們建了很好的貿易關係。我從那時就開始組建國際業務部,直接從西安交大聘了一個學國際貿易的大學生,進行報關報檢,與國外進行洽談。當年我們就在濟寧原來的老食品公司辦公樓上設了辦公室,買了傳真、微機等一些能跟國際上進行溝通的設施。1996年底,就開始自己跟外商運作了。”
    在與外商做生意的過程中,劉祉良發現,外商將大蒜運回去以後進行重新包裝,而重新包裝後的利潤竟比産地金鄉高出10多倍。劉祉良萌發了在國外辦公司的想法。
    1997年,劉祉良得知在阿聯酋的迪拜有一個秋季交易會,就主動找到外經委領導,報名參加。
    第一次的國外之行使劉祉良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振奮,更加堅定了在國外辦公司的信心。
    據劉祉良介紹,當時迪拜貨量很大,特別是大蒜,每年15萬噸。迪拜是個大沙漠地區,很富有,屬於石油國家,人都很有錢,但物資很缺乏,90%以上的商品全靠進口。迪拜是個自由週轉港,而且是個貨物集散地,貨物通過迪拜往其它以及中東地區進行輻射。當地的阿拉伯人對大蒜很感興趣,而種植大蒜需要土地和適宜的氣候,沙漠地區的高溫氣候使他們不能種植大蒜。劉祉良通過考察了解,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那兒註冊個公司,在那兒直接銷售金鄉的大蒜。
    1997年,劉祉良在阿聯酋的港口城市迪拜註冊了自己的第一家國外公司,緊接著他又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在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公司。2000年,他在國外共銷售大蒜8000噸,創匯200多萬美元。
    現在,華夏公司的産品已經覆蓋了整個日本市場,並在阿聯酋以迪拜為中心,輻射到周邊的國家,包括南非、沙特阿拉伯;公司經營的産品包括金鄉大蒜、萊蕪生薑、安丘的生薑和大蔥。
    劉祉良的華夏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農副産品的種植、加工、保鮮、冷藏、運輸及自營出口一體化的個體私營企業。由於是做國外貿易,他對産品的質量和包裝要求都比較嚴格。他説,前期搞的時候主要是注意刀傷,到中期、後期,主要是看大蒜的內膛。
    1996年之前,一公斤裝的産品包裝上沒有卡通,為了使産品上一個包裝檔次,就做了一個卡片;1998年之前,整個大蒜的精包裝都是一公斤的,後來考慮到每家有人多人少的,就提出了三頭的、五頭的、七頭的大蒜裝一小袋,還推出了半公斤的包裝。
    山東青島海港是劉祉良經常光顧的地方,而每次到來都令他心情十分激動。“當我每次看到大海和船的時候,我的心情都非常激動。我們的貨物就是通過這裡,運往世界各地。去年,光這種大集裝箱,我們公司就通過海輪運走了300多個,今年得運走500個到600個。”
    作為一個做出口産品的企業老總,劉祉良的體會很深。他説,在國內做生意風險小,利潤也比較小;在國外做生意風險大,利潤也比較大。而他自己,則是跳躍式思維的人,敢於冒險。
    劉祉良的華夏公司産品銷售已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濟寧市出口創匯企業中的領頭雁。(魏恒心)
相關鏈結
善抓機遇的女村官——盧定華(2001.2.23)
會經營的場長——程宗明(2001.2.22)
單手撐起一片藍天 —— 黃天南(2001.2.1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